怎么评价江南的蒋经国传?(蒋经国个人资料简介)

怎么评价江南的蒋经国传?(蒋经国个人资料简介)

蒋经国个人资料简介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谱名经国,                                                                                                                又

尼古拉,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蒋介石之长子。1916年入奉化武 山小学,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故,享年78岁。

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江南的《蒋经国传》简介

《蒋经国传》一书是江南先生积多年心血之作,从六十年代起他就为撰写此书进行了材料准备工作,并为此而放弃了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除去进行采访和到图书馆查证资料外,为取得第一手资料,他曾多次回大陆,到浙江、江西等处实地采访。在他的努力下,此书的材料来源件件注明出处,很有史料价值。

作者江南先生简介

江南先生真名刘宜良,江苏省靖江县人。幼年在家乡读书,后去台湾,曾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七年间任《台湾日报》记者,撰写了《香港记行》、《动乱的东南亚》两书。一九六七年,江南先生赴美留学,在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完成硕士课程。近年以经营中国工艺美术品谋生。他经常以“江南”的笔名在美国和香港的中文报刊上发表文章。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江南先生在美国旧金山附近的戴利市被人暗杀身亡,终年五十二岁。

怎么评价江南的《蒋经国传》?

15岁时,蒋经国找吴稚晖推荐其去苏联留学。吴稚晖说:“革命不是这么简单的,你再去考虑一下”。两周后,经国依然想去苏联。吴稚晖说:“你去试试也好,青年人多尝试一次,都是好的。“

16岁时,蒋经国在莫斯科和21岁的邓小平在河边散步,畅谈邓在巴黎的见闻,和两个年轻人对中国的理想。

17岁时,蒋经国上台演讲,说“蒋介石是我的父亲和革命友人,现在却是我的敌人。……打倒蒋介石!”

25岁时,苏联大肃反,曾经是托派的蒋经国谨言慎行,分到一个公寓,并有了第一个孩子。

27岁时,即将回国的蒋经国拜访驻苏联大使蒋廷黻,在餐桌上高谈阔论他的大中国改造计划,蒋大使不以为然,建议经国多多了解中国的弊病和原因。

34岁时,蒋经国在赣南3年,借自己特殊身份,兴办项目,消灭娼妓,为一时模范。国民党内保守人士说他的做法是共产党那一套,他本人则是苏联的工具。

38岁时,蒋经国在上海“打虎”,日记里写下:“他们(富人)的财富和洋房,是建立在人民的骨骸上的。”几个月后,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失败。

40岁时,蒋经国在改组情治单位,此后台湾陷入长时间的“白色恐怖”。

从43岁到58岁,蒋经国走遍台湾三百二十个乡镇。有天好心让一个人搭便车,那人不识泰山,付他10元,作为车费。

78岁时,蒋经国推行政治解严,社会民主,民进党打出横幅“老贼下台”,一杂志则讽刺道,这些改革举措无非是蒋经国想给自己修建一座豪华的“纪念堂”,轮椅上的蒋经国微笑以对。这一年,台湾海外投资20多亿美元,家庭平均所得近5000美元,失业率2.5%。

这就是蒋经国传奇人生中的几个片段。他的生活经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异数,而他所接受的思想更是五花八门,既有小时候受的传统中国思想的教育,又有在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教育,托派和斯大林主义,回国后的三民主义,权力斗争,晚年受幕僚们影响的自由思想。遗憾的是,此传在蒋经国的思想,性格方面变化方面的记述和分析不够。根据这本书中经历,在我看,蒋经国的思想有不变与不变的两部分。不变的部分是他的亲民立场和实干作风,变的部分是他从一个理想主义青年变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

蒋经国一贯不变的亲民立场为他即使在海峡的这边也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以他的出身,当然算的上所谓的“官二代”,但从持有的观点和立场看,他没有丝毫权贵子弟的自觉,始终站在普通百姓这一边。这主要由于两点,一是传统教育中,百姓为重的士大夫情怀,另一点,则是他所受的共产主义左翼思想的影响。所以他这一点与其父亲蒋介石极为不同。这也促成他关注民生,重视百姓利益。如在赣南时期新建学校,发展经济。及以后再台湾主政时发展经济,提升百姓收入,一扫蒋介石当政时的经济颓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平易近人,贴近百姓,在台北甚至全家人买票去电影院挤着看电影等等。

在实干方面,蒋经国大抵可能收益于再苏联的岁月中在农场和工厂的工作,经常在一线工作,养成不尚虚谈的作风。归国后,在赣南也是身体力行,冲锋在前,在台湾更是走遍所有乡镇。因此在他行政管理的生涯中,非常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虽然他并不一定有能力改变弊病,但是却做到了当年蒋廷黻对他的劝告”了解中国的弊病和原因。”而不是想一些知识分子职业批评家一样,夸夸其谈,眼高手低。

从变的一方面来看,如同任何人一样,蒋经国也曾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革命青年。少年时代憧憬苏联,幻想中国革命一番风顺,结果4.12之后,父亲蒋介石首先终结了革命。成为一个托派,但是托派不久被斯大林清洗。回国之前,踌躇满志,但是回国后发现国民党组织涣散,行动力低下。抗日战争胜利,主持和苏联就东北交涉适宜,结果对苏联的幻想破灭,东北不久非国民党所有。想组建三青团改革腐败的国民党,结果CC系强势反弹,三青团并入国民党。一腔热情去上海打虎,结果打到亲戚,经济改革失败。即使治理赣南一时号称模范,那也是托父亲大人荫蔽,否则早当做共党被抓起来。林林种种,尽是失败,但在失败中,蒋经国也有一个理想主义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政治家。因此后来他在台湾能够忍辱负重,脚踏实地干事,最后成一番事业。

所以,蒋经国不是一个只会空谈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实干的政治家。何谓空谈的理想主义者?就是从书本上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就完美主义发作,不懂现实,不同循序渐进的人,往往是一个批评家。何谓实干的政治家?就是心中有目标,但是懂得要妥协,要按部就班,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实现理想的人。譬如做菜,空谈者是在餐桌上吃饭的人,会批评这个菜太咸,这个菜太淡,为什么没有鲍鱼海参龙肉山珍,抱怨为什么邻居吃鸡我们没有的吃的人,他们不关心厨房里有多少食材,烹调器皿是否齐备,时间人手是否充足。实干家是在厨房做饭的人,他会想尽办法,用现有的食材合理搭配,尽量做出可口营养饭菜的人。譬如跑步,空谈者是在路边乘凉,看大家吭哧吭哧跑得起劲,指指点点,说这个跑得不好,那个跑得太慢的人。实干家懂得,一个领袖,不能跑地太快,一溜烟一个拐弯就不见了,他必须跑在大家中间,劝慰太快的人放慢脚步,鼓励太慢的人加快脚步,然后大家一起先前。

当然,社会绝对需要批评家,需要监督。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大部人都是批评家,都以辛辣言辞和幽默笔调显示自己的智商和深度,而不去实际的做事。并不是做事就没有错,蒋经国在他一生也犯过很多错误,比如最值得诟病的,比如在台湾的特务统治。但我们知道,去做事,总是会犯错的,只有永远不做事,动动嘴巴的人不会犯错;去做事,总是会得罪人的,所以做事必然挨骂。蒋经国最后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他已经懂得了做事之难,做事之累,做事之苦,但是他还是期望儿子去做事。

所以,此书最大的启示是,要有理想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去做事。做事很难,而且会被人骂,但是,还要去做事,因为这个社会,总得有人做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