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解析(画家及18幅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本人精心为广大朋友挑选徐悲鸿经典绘画作品。对于今天的欣赏者来说,徐悲鸿主题绘画创作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视觉化的时代精神,触动人们的思想,引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而徐悲鸿主题绘画就像是时代的乐谱,通过严谨的创作、精湛的艺术表达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使时代精神成为经典作品,让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在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题记

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史所未有的重大进步,不仅标志着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向新兴民主共和体制的转变,也极大的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活力。

1911—1949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一升级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引入,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也加速了美术的发展和变革。在画坛上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画家可以按照自己理解和喜爱的方式作画,不仅在绘画种类、材料工具、形式风格等方面空前丰富,而且也造就了一批特立独行的美术大画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徐悲鸿所倡导的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规定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现代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今天我们来分享徐悲鸿绘画作品。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919年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素描。1927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专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主要作品有:《奔马图》、《珍妮小姐画像》、《群马图》、《九方皋图》、《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图》、《持棍老人》、《徯我后》、《风雨鸡鸣图》、《泰戈尔像》、《柳鹊图》、《双鹊图》、《虎图》、《风竹图》、《骏马图》、《骋马图》、《鸣马图》、《双马图》、《柳雀图》、《飞鹰图》、《行书评刺》、《竹鸡图》、《梧桐猫蝶图》、《行书四言》、《桐阴孤骏图》、《骑虎财神像》、《奔马扬鬃图》、《双鹊秋艳图》、《枇杷佳果图》、《晚秋栖霞图》、《老殿古杉图》、《枫叶狸奴图》、《秋桐猫蝶图》、《竹鸡觅食图》、《松柏双鹤图》、《葵花雄鸡图》、《东篱采菊图》等。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长326厘米、横宽112厘米,作于1941年,2006年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并在画面右下角题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愤慨之情。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纵136厘米,宽98厘米,为画家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时年44岁。此作品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画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在当时传为佳话。此画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总数为十一万一千多元新币),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特意请摄影师为其和画作拍照留念,后成为《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群马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群马图》纸本彩墨纵95厘米横181厘米是1939年徐悲鸿创作,现藏地是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的马和齐白石的虾一样,深受国人喜爱。关于画马,徐悲鸿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徐悲鸿的马受到人们喜爱,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几乎历代中国画皆有画马能手,然而徐悲鸿的马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奔腾在中国画坛上,体现着一种雄壮的气魄,散发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九方皋》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九方皋图》是1931年徐悲鸿创作的中国画。纸本设色,纵139厘米,横351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

《九方皋》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此画取材于《列子》所载的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画中人物和马匹都采用的是饱满宏大、庄严稳定的构图,笔墨上也表现出了徐悲鸿高超的技巧,其中在九方皋身上的用笔特点突出,而在骏马身上则用墨更为彰显,一张一弛,极具特色,特别是在九方皋的眼睛以及骏马的眼睛的表达上,更是传神。

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唯有这匹黑缎似的骏马心甘情愿被红缰所制。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

题款(左):《九方皋》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叹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戊辰(公元1928年)冬尽。悲鸿。题款(右):造化无迹,求迹者非愚则诬。一士得其解,踌躇满志,与天为徒,乃吮毫濡墨,醒扰扰世间,以九方皋相马之图。庚午(公元1930年)初秋,悲鸿重来匡山,携此幅属题散原老人三立。钤印:悲鸿(朱文)、困而知之(朱文)、荒谬绝伦(朱文)、欲罢不能之工(朱文)。收传印记:散原翁(朱文)、陈三立(白文)。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田横五百士》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田横五百士》长349厘米,宽197厘米,是画家徐悲鸿1930年完成的大型历史题材布面油画。该画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徐悲鸿创作此画时,正值中国政局动荡,日寇开始在中国横行,徐悲鸿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

《田横五百士》所描绘的是《史记·田丹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

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画了不屈的激情。田横身着红袍,挺胸昂首,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他的眼睛里闪着凝重、坚毅、自信和视死如归的光芒。壮士中白发老者沉默低首,垂髫者掩面而泣,忧伤无限;远处更多的勇士在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的离去。一瘸腿老者,右手拄杖,左手微伸,嘴角嗫嚅,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似再向田横做最后的劝说。执剑的壮士,双手似乎要将剑身攫折,无助和悲戚的目光射向画面之外,他们仿佛已感觉到这已是最后的诀别。在田横身侧画面的右下角,一个少妇和一个老妪身拥着一个幼童昂首注视着田横。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负伤之狮》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负伤之狮》是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创作的一幅中国画。

1938年的新年,中国的抗战形势愈加紧张。1月上旬,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与挚友吴蕴瑞流寓重庆,谈论国难民情之时,徐悲鸿情有所触,奋笔挥毫,顷刻便写就了一幅寄寓着无限深意的激情之作——《负伤之狮》并在画的右上角写上题识,以记述这幅作品诞生的不寻常经历——“……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聊抒忧怀。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后来徐悲鸿将作品留赠给了吴蕴瑞。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愚公移山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愚公移山图》纸本1.43×4.24米,现收藏地徐悲鸿纪念馆,是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

徐悲鸿在处理这个画作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就空间布局,他作了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背景青山横卧,高天淡远,翠叶修篁。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勾勒手法被运用于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的表现上,而西方传统绘画强调的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等,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表现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并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另一颇为独特之处。可以说,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持棍老人》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持棍老人》,油画,作者徐悲鸿,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徯我后》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徯我后》为徐悲鸿1931至1933年所创作的描写夏桀暴虐的布面油画作品。《徯我后》取材于《书经》,描写的是夏桀暴虐,商汤带兵去讨伐暴君,受苦的老百姓盼望大军来解救他们,纷纷地说:“ 徯我后,后来其苏。”(意思是说:等待我们贤明的领导人,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

徐悲鸿的妻子廖静文评述: 因为当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大片国土沦亡,国民党政府一面屈膝投降帝国主义,一面加紧镇压人民群众和民主运动,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中。徐悲鸿借这个题材抒发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并象征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人民渴望得到解救的心情。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风雨鸡鸣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徐悲鸿 《风雨鸡鸣图》纸本设色 纵132厘米 横76.6厘米。

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题诗取自《诗经》风雨篇而另有寓意。

一幅徐悲鸿先生1937年作于广西桂林的《风雨鸡鸣图》粤绣“缂丝画”,图中画一只仰首高唱的雄鸡站立在山岩之上,四周风雨如晦,欲近晓天。画的左上角徐悲鸿先生题款:“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悲鸿怀人之作,桂林”。这是引用《诗经》.郑风.风雨.的第三段,诗的意思是:凄风冷雨阴沉沉的天,鸡叫声声盼黎明,见到我的亲人了,怎不叫我喜在心?徐悲鸿先生作画,不论画马、画鸡或其它动物,都有所寄托,有所寓意。在这幅气势雄健,意境深沉的《风雨鸡鸣图》中,先生引用《诗经》作题款其寓意是借画中风雨鸡鸣的形象以发泄胸中的忧愤之情,盼望雄鸡一唱天下白,黑暗过后亲人相聚。悲鸿先生创作的雄鸡形态生动,灵性十足,加之缂丝画的立体效果,使人浮想无边。以物化人真想仰天长啸。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泰戈尔像》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泰戈尔像》纵51厘米横50厘米是徐悲鸿创作于1940年的纸本设色画。《泰戈尔像》融汇了中西艺术风格,堪称徐悲鸿写生肖像画中最具影响力的杰作。

画中的白发银须老诗人坐在室外的一张藤椅上,两眼凝神作沉思状,一手扶本,一手握笔,似在准备随时记下脑海里寻觅到的诗句。这幅作品尺寸虽然不是很大,但给人以气势恢宏、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画作既有西方的绘画技法,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画的神韵;既有现代的浪漫激情,又有古典的意象内涵。画面上,氛围典雅宁静,人物造型以线条为主,面部染色结合素描,以形写神——诗翁倚在树荫下的靠椅上,左手拿着蓝色封面的笔记本,右手握着铅笔,微微托靠在笔记本的右上角;满头银发,一绺白髯飘挂在胸前,一袭浅棕色长袍,神采奕奕;深邃的眼神似乎正透过眼睛折射出哲理的诗句、睿智的思想……背景是硕大的树木及繁茂的枝叶,其浓重恰好和诗翁浅色衣服、脸部构成冷暖与深浅的对比,使画面格外生动。

诗人虽年迈并处于病中,但通过人物的形神刻画仍使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特有的气质。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柳鹊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柳鹊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00厘米,横6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卅三年春悲鸿,力行中学华琚仁弟新居落成,写此申贺。”下钤“悲”朱文印。鉴藏印一方,模糊不辨。

卅三年即指民国卅三年(1944年),徐悲鸿时年49岁。

1944年,徐悲鸿因患高血压与肾炎在重庆住医院半年,医嘱不得动笔作画。因此,这一年其创作数量锐减。本幅是他在年初应朋友之邀所绘,十分难得。图绘在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新春时节,刚刚泛绿的柳树枝头,高低错落地栖息着六只喜鹊,其中两只紧紧相依,窃窃私语,引得其他鹊儿驻足观望。

此图构思巧妙,鹊儿或单或双,围成一个“C”形,彼此间的距离有疏有密,位置或高或低,令画面富于节奏变化,不乏生动性。图中满绘随风飘扬的柳枝,以中锋运笔勾勒,线条粗细匀整,富有弹性,显现出作者坚实的线描功底。千丝万缕的柳枝,将分散的鹊儿联结在一起,共同谱写欢乐的春之曲,以祝华琚仁弟新居落成之禧。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双鹊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双鹊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60.7厘米,横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镜涵先生六十寿。壬午春仲妙香国中写。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方印。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妙香国”是云南大理的古称,旨在赞扬大理佛教盛行和家家鸟语花香的太平景象,因此,这里又称“佛国”。1942年,徐悲鸿曾来此举办个人书画展,闲暇之余游览了当地的神坛庙宇及绚丽的自然风光,曾写下“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之句。此图是他在大理期间为“镜涵先生六十寿”创作的吉祥画。图绘一双喜鹊立于梅树枝上快乐地唱歌。作者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法,以喜鹊的“喜”借指喜事的“喜”,梅花的“梅”谐音“眉”,取“喜祝眉寿”之意。

图中喜鹊一只正面,一只侧身,皆造型准确严谨,透视合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素描功底。梅树枝干以淡彩染就,曲折的粗干与婆娑的细枝各得其态,画面充满了曲线美。梅花以鲜艳的红色戳点而成,虽不得形似,但其亮丽的色彩与轻盈的笔触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画面喜庆的主题。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虎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虎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90.4厘米,横4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七年冬将之法,叔平先生持汉魏精拓多种赠别,作此报之并为纪念。悲鸿。”钤“悲鸿”朱文圆印。画幅右下角钤“妙机其微”白文方印。

七年即指民国七年(1918年),徐悲鸿时年23岁。

图绘一花斑虎卧于石上,正扭头转身回眸远眺,其警觉的目光既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感,也显现出百兽之王唯我独尊的霸气。

图中的虎采用传统中国画的淡彩晕染,以细劲的笔致勾勒出虎之欲行又止的动态,又以或深或浅的赭石及藤黄交错地渲染虎背的皮毛,表现出细密柔滑的质感。

在书法上,徐悲鸿颇受康有为的影响,工于汉魏法书名拓。1918年11月,徐悲鸿争取到公费赴法留学的名额。赴法前,得到好友马衡(字叔平)相赠的汉魏精拓,很是高兴,于是精心地绘制了此图作为答谢。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风竹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风竹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墨笔,纵130厘米,横3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题:“腾麟先生正。壬午冬日悲鸿。”钤“悲鸿”朱文方印。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

图绘三竿健壮的毛竹相邻而生,直贯画幅,具有顶天立地之气势。竹竿以排笔表现,每节直上直下刷就,形成宽扁的竹节。每段竹节间留有小隙,填以重墨线补白,以区分上下节,同时强调竹节的坚硬力度。竹叶或仰或俯,形态变化多端,它们横向的走势打破了竹竿纵向的布局结构,令画面更加活泼生动。在竹叶的施墨上,通过深浅不同的墨色变化来表现叶之正背,以淡墨绘就的叶背面和以浓墨写出的叶正面在清风吹拂下重叠交错,相互映衬,丰富了视觉效果,扩展了画面的空间层次。

徐悲鸿最爱画的竹是其家乡宜兴丁蜀山的毛竹,这种竹形貌粗壮挺拔,属于优质竹品。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骏马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骏马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09.3厘米,横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卅七年重阳悲鸿。”钤“悲鸿之画”朱文方印。右下角钤“困而知之”朱文方印。

卅七年即指民国卅七年(1948年),徐悲鸿时年53岁。

图绘旷野平坡处,一匹骏马欲行又止,正回首张望。

徐悲鸿在20世纪20年代旅欧期间画过数以千计体态洒脱的欧洲马。20世纪30年代末,他前往印度国际大学讲学时游历了青藏高原西部的克什米尔和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上高大慓悍的野马深深地打动了他。从此,徐悲鸿笔下的马不仅拥有优美的体态,还具有勇猛的活力和坚韧的耐力。它们的体形瘦长,不似中国古代名家曹霸、陈闳、韩幹、张萱及赵孟頫等人所绘的马那般肥硕,但不乏雄健之态。它们的鼻孔张度很大,表明其具有很大的肺活量,善于长时间奔跑。它们的腿修长,蹄宽大,暗示其奔跑时的矫健与迅捷。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骋马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骋马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89.2厘米,横8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廿八年四月悲鸿客星洲。”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另有韩槐准题记一则,钤朱文印三方:“槐准最珍”、“韩俊公十三世孙司愚趣斋中”、“痴瓷醉匋”。

廿八年即指民国廿八年(1939年),徐悲鸿时年44岁。

徐悲鸿在星洲(新加坡)期间,与当地文士韩槐准结下深厚的友谊,并为韩槐准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本幅便是他赠予韩氏的作品之一。

图绘一匹骏马蹄踏秋草急驰飞奔的情景。徐悲鸿绘马是在尊重中西方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外师造化,注重写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其所画之马头部常留一道空白,或施一笔白粉,表现出马头部的高光,以增强立体感和马首坚硬的质感。马的颈部和腹部以软毫笔着浓墨一笔勾画,弧线粗重,富有弹性,表现出肌肉的力度。马的鬃毛和尾部在运笔施墨上杂而不乱,其虚实相间的笔触,浓淡、干湿互衬的墨气,表现出骏马驰骋时鬃毛飞扬的飘逸洒脱。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鸣马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鸣马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02.5厘米,横3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丙戌春悲鸿写于磐溪中国美术学院。”钤“徐”朱文圆印。

丙戌年为1946年,徐悲鸿时年51岁。

图绘一匹鬃毛飞扬、目视远方、长啸于旷野中的骏马。“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是唐代杜甫的诗句,也是徐悲鸿绘马图中最喜欢题写的诗句,表现了一种在困难面前不甘于屈服的抗争精神。

磐溪位于四川省嘉陵江北岸的山林间,因山腰的乱石丛中有一股清泉奔泻而出汇成清澈的溪流而名磐溪。徐悲鸿从1943年开始利用此处的祠堂,着手筹办研究性质的机构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聘请了张大千、吴作人、陈晓南、李瑞年、张安治、张英倩等为研究员。此图是他即将离开此地前往北平(今北京)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前所画。

徐悲鸿擅长画马,他曾在法国的巴黎赛马场、德国的柏林动物园画过数千张马的速写,对马的肌肉、骨骼、神情动态以及生活习性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图中扭背转身的立马以简练粗犷的笔墨勾染,造型生动,透视准确,形神兼备,气韵无穷。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双马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双马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62厘米,横45.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比德世兄天琼女士嘉礼。卅四年春仲悲鸿写贺。”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

卅四年即指民国卅四年(1945年),徐悲鸿时年50岁。

本幅是徐悲鸿赠比德与天琼的新婚贺礼,图绘两匹并驾齐驱的骏马,在奔跑中相依相守的亲密景象。

徐悲鸿晚年绘马技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图中马的轮廓以线塑形,线条勾勒得准确、细劲、洒脱,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线描功力。马体的各部位以浓淡墨晕染,在层层笔墨深浅变化中表现出其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柳雀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柳雀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31厘米,横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艺圃贤兄哂存。悲鸿廿四年夏。”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

廿四年即指民国廿四年(1935年),徐悲鸿时年40岁。

徐悲鸿作为平民出身的画家,拥有朴素的人生观、艺术观,他不画羽翼靓丽的飞禽或罕见的奇禽异鸟,却喜画麻雀,因为“麻雀最土气,它一身赭褐色,没有一点鲜艳的色彩,它连走路都没有姿态,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动物”。在徐悲鸿眼中,麻雀因朴实而可爱。

图绘吐露嫩芽的柳枝在春风中摇曳起舞,引得一群麻雀翩翩而来,它们或平飞,或侧飞,或俯冲,形态各异,使画面颇具观赏性。人们仿佛听到它们叽叽喳喳地欢快叫声,在歌唱明媚的春光。

图中的麻雀是以毛笔着色、墨直接在吸水性较强的生宣上点画而成,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控制笔墨的功底。雀身以赭石着淡墨三二笔绘出,趁湿以重墨画出鸟羽上的硬翅及喙与双爪等,画家精练娴熟的点染将麻雀的天真稚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飞鹰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飞鹰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06.9厘米,横35.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呼吸入长空,夭矫神龙舞。凌轹日月光,助长风云怒。未应怀饥肠,威逼弱者惧。丙戌冬日悲鸿居北平。”钤“悲鸿之画”朱文方印。

丙戌年为1946年,徐悲鸿时年51岁。

此图上半部仅绘一振翅而起的苍鹰,怒目圆睁,警觉机敏,利爪粗长,如同刀刃,尽显凶猛之态。全画施墨酣畅淋漓,将墨之浓淡干湿发挥到了极致。雄鹰伸展的羽翼先以淡墨湿笔晕染,随之以浓墨绘凸起的羽翎,粗重的墨线增加了羽翼的厚度,表现出了鹰击长空的激昂气势和强大的力量。

下半部右侧自题三行,既是画面的组成部分,弥补了上实下虚的不足,保持了整幅构图的完整与稳定,也展示了作者晚年的书风:点画相参的魏碑笔法及结字自然而又不失矩度的特点,同时还以五言诗的形式补充了画意,点明了创作的主题。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内战。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先后暗杀了进步人士李公朴、闻一多,这令徐悲鸿义愤填膺。此图表达了他希望全国人民奋起反蒋、平息内战的心愿。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行书评刺》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行书评刺》轴,近现代,徐悲鸿书,纸本,行书,纵128厘米,横1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苏州胡粹中君擅写水彩风景,一日投刺过访,余览其刺,书法雄奇绝伦,魏晋人不能更优。既而询之,乃五岁孩童笔也。朱熹先生属正,壬申初春。悲鸿。下钤“一乐斋主”印。本幅右侧钤“爱石庐”印。壬申为1932年,徐悲鸿时年37岁。此幅是徐悲鸿早期的书法作品,字形结体似疏朗而实则凝密,笔画似柔软而内含刚劲,具有浓厚的北碑遗韵。

徐悲鸿21岁在上海结识康有为后,便以康氏为师研习书法,从此走上以汉魏六朝书法为基础的书学道路。他有幸遍览了康氏所藏的全部碑版,在康氏的指导下摹写《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数遍,书艺得以精进。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竹鸡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竹鸡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68厘米,横34.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槐准先生新居落成,悲鸿作此申贺。廿八年九月。”钤“江南布衣”朱文方印。郁达夫题诗堂:“朱冠白羽曳淄纶,五德彬彬备一身。云外有声天欲晓,苍筤深处卧裴真。槐准先生深居郊外有裴真子风,悲鸿画鸡以申贺,属达夫题之,时己卯秋也。”下钤“涂中曳尾生”长方朱文印、“郁达夫”白文方印。

廿八年即指民国廿八年(1939年),徐悲鸿时年44岁。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徐悲鸿以国难为怀,到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等地开筹赈展览会。他在新加坡期间与韩槐准先生相识并成为挚友。此图是徐悲鸿祝贺韩槐准先生乔迁之喜所绘的小品画,并嘱寓居那里的郁达夫作题,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图绘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立于茂盛的竹林前,神情安然自得。雄鸡以寥寥数笔勾就,形体结构准确,毛羽质感蓬松柔软,笔墨写实生动,显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造型功力。

鸡与吉祥的“吉”谐音,作者借绘鸡祝愿朋友吉祥如意。同时,鸡又有“五德”之誉,人们依据鸡的形貌与习性认为它:文,头生华冠;武,足爪能搏;勇,敌在前敢斗;仁,见食招呼同类;信,报晓不误。作者借绘鸡而赞誉其友兼备文、武、勇、仁、信五德之美。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梧桐猫蝶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梧桐猫蝶图》 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91.5厘米,横60.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渝州六月,谢兄稚柳为我补栩栩之蝶,中国文艺社窗前景色。酷暑无聊写此遣兴。悲鸿。”画幅右下角钤“洗□清玩”朱文方印。

此图是徐悲鸿与谢稚柳联手创作的遣兴之作。谢稚柳(1910-1997年),字壮暮,能书擅画,并精于书画理论和鉴定。抗日战争期间,谢稚柳流寓重庆,与徐悲鸿同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和中国文艺社会员。中国文艺社建于抗战时期重庆的观音岩,主持人是华林先生。当时社内聚集了一批富有才华的进步画家。1945年,谢稚柳经著名画家张大千介绍与徐悲鸿相识。徐氏对谢稚柳的博学和才华颇为赞许。

图绘炎炎夏日,梧桐叶宽大肥厚,交叠连荫,一只长毛猫透过叶片的缝隙发现正在休憩的彩蝶,顽皮的它蹑手蹑脚,急欲捉蝶。画面情节生动,富有情趣。

图中梧桐叶的刻画很有特点,先以断断续续的墨线勾边,再以饱含花青与黄、绿的混合色晕染叶面,并趁湿绘叶的茎脉。勾勒与渲染浑然一体,水与色、墨交融生辉,成功地表现出叶片轻盈润泽的质感。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行书四言》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行书四言》联,近现代,徐悲鸿书,纸本,行书,纵128.8厘米,横31.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上联释文:“明耻教战。华度先生惠正。”下联释文:“多难兴邦。卅二年岁始悲鸿客贵阳。”钤“徐悲鸿”印。卅二年即指民国卅二年(1943年),徐悲鸿时年48岁。书学方面,徐悲鸿在临摹北碑的基础上又先后摹写了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风骨开张、运笔连贯、笔法俊朗、古拙天真的个人风格。

此联是徐氏书法成熟期的代表作。其笔意在行草之间,以中锋用笔,圆润中见方拙,尽显魏碑书法外拓方整的笔法特点,同时又不失明朝王铎等人硬倔的书风笔韵,并在飘逸俊秀中得自然天成之趣。所书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抗战热忱。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桐阴孤骏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桐阴孤骏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29厘米,横3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槐准先生存念。悲鸿戊寅旧作。辛巳题。”钤“悲”白文方印。戊寅年为1938年,徐悲鸿时年43岁;辛巳年为1941年,徐悲鸿时年46岁。

图中的桐树以大写意的泼墨、彩画法表现。树干用笔粗犷豪放,笔触之间自然留白,形成高光,增强了枝干的立体效果。树叶直接以饱含湖蓝和水墨的大笔触积染成形,既独立又彼此联结成片,与墨趣融为一体,显现出水气迷蒙的效果,丰富了空间层次感。作者以简练概括的线条准确地勾勒出一匹正在树下食草的马,形象矫健俊逸。马体以赭色渲染,通过留白及色块的深浅变化晕染出骏马俯首时的肌肉组织,由此可看出作者落笔有形、笔到神随的扎实的写生功底。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骑虎财神像》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骑虎财神像》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78.5厘米,横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画猫也是度平生,颇苦营营浪得金。请出赵兄无别意,虎(看)他骑虎好开心。癸未元日写本,淑华仁嫂供养。悲鸿。” 钤“悲鸿”朱文方印、“徐”朱文圆印。

癸未年为1943年,徐悲鸿时年48岁。

题款中的“赵兄”是指民间传说中能够招财进宝的赵公元帅。此图作为吉祥画,具有臆想和夸张的成分。方脸大汉赵公身着盔甲,外罩蓝袍,足蹬官靴,威风凛凛地骑在老虎背上。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被驯服得犹如病猫,全无霸气。

徐悲鸿在德国留学期间从学于油画家康普,在去博物馆临摹伦勃朗等名家画作的同时还常去动物园画狮子、老虎、马等各种动物,以提高自身的写生能力。动物园内的猛兽被关在半圆形的围栏里,这使得徐悲鸿可以从多个侧面、不同的视角近距离地观察它们的皮毛、肌肉、形体以及各种运动姿态。

本幅之老虎为淡彩水墨小写意画法,其皮毛先以赭色晕染,趁水分未干之际绘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纹理,墨线在湿润的纸上洇散,其若虚又实的水墨效果自然地表现出虎毛细密的质感。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奔马扬鬃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奔马扬鬃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41.4厘米,横5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菊生世仁兄、女士嘉礼。卅七年八月悲鸿写贺。”钤“江南布衣”朱文方印、“秀才人情”白文方印。

卅七年即指民国卅七年(1948年),徐悲鸿时年53岁。

由题款而知,此图是徐悲鸿先生赠菊生与某女士结婚的贺礼。由于他对女方不了解,未能题上女士的姓名。

图绘一匹骏马精神抖擞,在辽阔的天地间自由驰骋。徐悲鸿在动物画题材中,尤以绘马著称于世。他所创作的数以千计的绘马作品中,除1931年绘制的《九方皋》外,其余画的都是没有任何束缚的马:它们嘴上没有笼头,背上没有鞍鞯,身旁没有牧人或骑手。它们野性未驯,毫无羁绊,成为徐悲鸿心目中自由之神的象征。

此幅是徐悲鸿的晚年之作,粗犷简练的运笔既合西方绘画中的解剖原理,又含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神韵。酣畅淋漓的施墨将马的骨骼、肌肉、皮毛刻画得惟妙惟肖;洒脱奔放的造型,则充分表现出马儿倜傥不羁的个性。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双鹊秋艳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双鹊秋艳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92.1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卅一年秋悲鸿写。”钤“悲鸿”朱文方印。鉴藏印钤“韩槐准所有”朱文椭圆印、“愚趣斋主”白文方印、“吴普航印”白文方印。

卅一年即指民国卅一年(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

图中“S”形的粗大枫树干上落有两只喜鹊,一只居上,一只在下,似乎正窃窃私语,为萧索的秋日平添了几分温情,也为大自然景观增添了几许浪漫的情调。图中树干的用笔雄健有力,富于方折、顿挫、提按变化,表现出枝干特有的质感。树叶写意生动,以淡墨中锋勾勒轮廓,随后填入橘红、黄、绿、青等各色,丰富的色调点缀出清秋美艳的意境。

此图画在都匀皮纸上。这种皮纸产于贵州都匀,在当时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国画用纸,其本身淡淡的黄色令画面显得古雅质朴,其粗糙的表面既吸水又不浸水,便于笔墨的表现。在物资匮乏的抗战时期,徐悲鸿很喜欢用这种介于生熟之间的皮纸作画。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枇杷佳果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枇杷佳果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11厘米,横5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每因佳果识时节,当日深交怀李公。乙亥春日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乙亥年为1935年,徐悲鸿时年40岁。图绘枇杷树的一枝。在暖风的吹拂下枝叶交叠,金黄的枇杷似果香四溢,散发着收获季节的成熟美。作者以笔酣墨饱的大写意法直接点染色、墨,不求物象的形似,只求笔墨在吸水性极强的生宣纸上干湿、浓淡的变化。墨气淋漓中显现出果实、叶片饱含汁液的鲜灵与活脱。全图显现出徐悲鸿对中国文人写意画笔情墨趣的独特领会。

图上所钤“东海王孙”印是徐悲鸿在中国画上最喜钤盖的印章之一。徐悲鸿的老家江苏宜兴靠近东海。初唐大将徐懋功曾因赫赫战功被封为东海郡公。徐悲鸿钤此图章既表示自己作为东海徐氏后裔的自豪,同时也为其画作增添了传奇的色彩和几多古意。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晚秋栖霞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晚秋栖霞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87.3厘米,横4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辛未晚秋游栖霞归写此。悲鸿。”钤“悲鸿之印”白文方印。辛未年为1931年,徐悲鸿时年36岁。本幅左上吴倩题:“千里断鸿供远目,廿年芳草挂愁肠。阅悲鸿廿年前遗作,书石林词志怀。甲午吴倩题。”甲午年为1954年,时值徐悲鸿逝世一周年。

徐悲鸿在山水画创作上主张“外师造化”,到大自然中描绘实景,反对清初“四王”以来片面追求笔墨意趣的“样式山水”。此图是他游南京栖霞山后所绘,立意新颖,取景独特。全图右半部绘嶙峋陡峭的山崖,左半部写虬枝纵横的苍松秋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树木以自己的枝繁叶茂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以自己的绿装红叶装点着大自然的色彩,而徐悲鸿则以生动的笔墨创作了不朽的艺术篇章,为栖霞山的绚丽风景增辉生色。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老殿古杉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老殿古杉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86.4厘米,横76.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西天目山老殿古杉参天,不下万本。廿三年秋游之归忆写所流连。悲鸿。”钤“悲”白文印。

廿三年即指民国廿三年(1934年),徐悲鸿时年39岁。

1934年8月,徐悲鸿从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以及前苏联莫斯科等地举办画展后回国。9月,他不顾旅途的劳顿,率领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生孙多慈、杨建侯、文金扬、林家旗等人前往浙江天目山写生。他一边悉心指导学生,一边积极地进行创作。本幅便是他绘制的一处老殿前的古杉写生图。

此图构思富于机巧,运用对比和遮掩的手法来表现杉木的参天气势。图中并未直接绘出古杉的全貌,而是在其前面绘一圈低矮的古殿围墙,墙体的低矮衬托出古杉的高大。虽然墙体的遮挡隐去了古杉的根部,却扩大了观者想象的空间,巧妙地增强了古杉挺拔参天的气势。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枫叶狸奴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枫叶狸奴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29.7厘米,横4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子睿夫人清正。壬午十月悲鸿。”钤“徐”朱文圆印。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此图为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画,绘一只黑白色猫从枫树干上走下,蓦然回首,发现了息憩的蛱蝶。徐悲鸿凭借捕捉动物瞬间行为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刻画了猫在发现蛱蝶时凝神观察的情态,展示出他深厚的西洋绘画解剖学、透视学学养及中国画写生传神的笔墨功力。

图中配景的枫树以淡墨绘就,粗大的树干配以零枝片叶,笔简意赅地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黄色蛱蝶虽然小仅寸许,且偏居画面右侧,但其高明度的色调甚是醒目,与猫相映成趣。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秋桐猫蝶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秋桐猫蝶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92厘米,横4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守之夫人清赏。壬午之秋悲鸿。”钤“悲鸿”朱文方印、“徐”朱文圆印。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

图绘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干上,一只黑白色猫正前踞后弓地伸出利爪,试图捕捉翩然飞舞的蛱蝶,情景生动有趣,浪漫与写实的色彩兼备。中国人习惯称八十岁为耄,九十岁为耋,因此,在中国画的表现题材中,常借描绘猫与蝶取“耄耋”谐音,祝福长寿。

图中猫的举止并非常态。徐悲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坚实的素描基础和娴熟的笔墨技法,准确地勾画出猫在捕捉蛱蝶时专注的神态和一些细微的动作。譬如,猫以左前爪极力抓牢树干,生怕从高空坠落的动态;猫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在其右前爪全力向外伸抓时后身尽力收缩、蹲卧的姿态;甚至猫紧盯蛱蝶的眼神也被画家以意到笔不到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竹鸡觅食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竹鸡觅食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54厘米,横3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题:“剑青先生惠教。悲鸿廿四年冬”下钤“徐悲鸿”白文方印。

廿四年即指民国廿四年(1935年),徐悲鸿时年40岁。

本幅有商承祚于诗塘处所题:“鸡有五德,慈其一焉。蕞尔三雏,遗爱大千。我佛云是,菩提相是。大乘禅咄尔画师,造化毕宣。癸未十二月商承祚题。”钤“商”白文方印、“□斋”朱文方印。“癸未”即1943年,晚于徐悲鸿创作此图8年。

此图是一幅田园小品画,雏鸡在母鸡的领引下正在觅食,朴素的母爱亲情溢于笔端。徐悲鸿创作过多幅以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是以母鸡与雏鸡为表现题材的画作并不多见。

画家用不同的笔法表现母鸡与雏鸡:母鸡为线描法刻画,粗细不等的墨线勾画出羽毛的丰满与蓬松;雏鸡为墨晕法点染,湿润的墨在宣纸上自然洇开,深浅不同的墨韵显现出雏鸡未成形的羽毛和稚拙的体态,展示出画家娴熟的中国画功底。图中以淡花青涂绘的若有若无的衬景,其朦胧的色调,增添了轻松的氛围和浪漫的诗意。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松柏双鹤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松柏双鹤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82.7厘米,横47.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壬申初冬悲鸿写于新都。”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

壬申年为1932年,徐悲鸿时年37岁。

图绘两株粗细不等、高矮不同的松柏一正一斜地位于画幅的中心。柏枝上立一仙鹤,展翅欲飞,树下一鹤止步不前,抬头仰视。二鹤形成动静对比、高低呼应,极富情趣。

徐悲鸿曾在一幅画上自题:“树木不难写,但写之不佳则类硬柴,故须具生意。其要点乃在枝干精确之深浅,树皮滋润。枝干四布,则必不致柴,虽落叶无碍也。”此图较好地处理了树干与枝、叶间的关系,将苍松古柏表现得生机盎然。图中松柏的针叶先以花青染底色,然后以纵向墨点写其大意。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葵花雄鸡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葵花雄鸡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39.2厘米,横47.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廿八年春暮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

廿八年即指民国廿八年(1939年),徐悲鸿时年44岁。

图绘一只举足漫步的雄鸡居于画心中下部,其衬景是两株高大健壮的向日葵。向日葵迎风映日,画家先以中锋淡墨勾勒叶片的外轮廓线,随后又以不见笔痕的汁绿、浅赭、褐色、花青等色彩层层晕染,准确地展现出叶片的自然形貌,反映出徐悲鸿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表现细节的绘画本领。

在动物类题材中,徐悲鸿很喜欢画各种体态的雄鸡,它们或昂首挺立,气宇不凡,或登高而立,司晨报晓,或如此图所绘闲庭遣兴。其中既有思想内涵深刻、寄寓着徐悲鸿不卑不亢之人品的画作,又有呼唤民众觉醒的抗争之作。此幅注重的是审美意趣,侧重于田园风情的抒怀。

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东篱采菊图》赏析

徐悲鸿作品风格特点(画家及国画代表作品赏析)

《东篱采菊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10厘米,横3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右下角钤“戊子”白文方印。

此图系依据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意而创作的人物画。图中身着长袍的陶渊明手持黄菊正回首眺望远处起伏的南山,幽静的田园风景映衬出主人公辞官退隐的淡泊心境。

作者以饱含水分的墨笔直接渲染画中的山峦,笔触间留有空白,似白云浮动,显现出山体的空灵。湿润的墨气令朦胧的山峦平添了几分烟雨迷茫的诗意。依照中国传统绘画,人物的身长比例通常约为6个头长,而此画中人物的造型比例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身长为7个头长,因此,图中的陶渊明显得高挑而文弱,更得晋人瘦骨清象、博衣广袖的风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