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小说代表作(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名言)

看过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实话说,我对他小说中的那些故事不是很感兴趣,但这部小说我还是一章一章地看了下去。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点像侦探小说又仿佛不是,难以归类)我不想在这里概括,我只是单纯喜欢他小说叙述的方式和多维视觉的结构方式。

帕慕克小说代表作(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名言)

从叙述方式上来讲,他的小说每一章都像一篇中篇散文。有着散文对环境的铺陈、对内心流水似的描述和生活、艺术经验的诗意叙写。这样的写法,看起来让人不觉得累,很有环境、人物与内心的“在场”感。小说的每一章,就是一幅幅从外到内,充满了生活、艺术气息的立体画面。

但让我最为佩服的,还是他小说结构或者说叙述角度的“多维性”。他笔下的人物与事件,不是单向度的。每一个都是那么立体、多面。因为,每一个人,在小说中其他人的心里,都是不同的角色。因为他对小说的叙述,是从小说中人物的不同视角和内心来呈现的。

帕慕克小说代表作(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名言)

换一句话说。他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有时候上一章我们的视角和心里被这个人物带着走,到了下一章,就换成另一个人的视角和心理了。但这些不同人物的视角和心理叙写,他们所指向的事件却又一件一件地交织着,重复着。就像在夜里有无数盏灯,它们的光亮同时指向某一个地方,让这个地方成为了焦点,那样凸显而又真实。

奥尔罕·帕慕克这位耳其作家,我真的不是很了解,他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来写,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读到了他的散文《父亲的手提箱》。

散文《父亲的手提箱》是他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讲。

帕慕克小说代表作(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名言)

文中的“父亲”年轻时也做过作家梦,也写过一些文字,但都被他锁进自己的手提箱里。后来他交给了帕慕克,希望自己走后有朝一日他能打开看看,或许对他有些帮助。然而帕慕克一直犹豫着。他认为“作家是一种能够耐心地花费多年时间去发现一个内在自我和‘他世界’的人”。他害怕父亲是一个优秀的作家,那样,就会毁掉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那种“近距离”的平凡与慈祥,他害怕因父亲的作品太优秀自己与他产生距离感。

促使他打开父亲的手提箱的,是与“害怕父亲是一个优秀作家”相反的一种想法:“父亲的生活中是不是有什么我毫不知晓的秘密与不幸,而他又只能默默地忍受,因而倾泻在纸上?”

打开手提箱,看了父亲的笔记,确实让他产生了“距离感”。但也在创作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原来父亲的笔记中,时不时地流露出“作为作家所特有的看法和写作艺术。”他与自己的创作经验进行了对比思考,于是他觉得自己“被流放的边缘性的感觉和自我真实性缺乏的恐惧所包围”,这种认识给了他刺激。明白了“唯有写作,能让我开始完整地理解有关自我的真实性问题”于是创作了《我的名字叫红》《雪》《伊斯坦布尔》。

帕慕克小说代表作(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名言)

一个人内心的自己,不一定真实。一个外人眼中的“自己”也不一定真实。那么几个人,在不同人眼中的“共同的那一个”,是不是就更加逼近一个人的真实?难怪,他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要以多维视觉的方式来叙述小说中人物和事件了。那样更接近事件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实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