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走了十八年读后感(作者十年砍柴是谁)

曾经有一篇文章《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在各大平台疯转,这个题目本身就足够吸引人眼球。

一个从农村考入大学与一个自小在城市长大的同学作对比,农村学生以为自己拼尽全力考入大学就是最好的结局,哪想到,另一场比拼才刚刚开始。

当他抠抠搜搜,省下每一分钱,就为买房时,同学倚靠双方父母的资助已经买房;

当同学花了大半年工资去香港度蜜月时,他只能带着媳妇在村里坑坑洼洼的路上走向婚姻;

他认真努力,兢兢业业,工作整整十八年后,和同学坐在一起喝咖啡,丝毫不见当初自卑的模样时,他才有底气认真去感叹这件事。

别人唾手可得的事情,他却整整走了十八年,十八年的艰辛,十八年的痛苦都留在往日的汗水中,还好,这个农村少年达到了自己当初的目标,就是和同学一起喝咖啡。

都知道大学毕业后十八年,可依靠个人努力改变,那十八年前的事情呢,大学好像是个分界线,大部分同学参加高考刚好十八岁,经过大学四年,毕业工作也是十八年。

进城走了十八年读后感(十年砍柴是谁)

有幸,得知这本书《进城走了十八年》,讲的就是出生到上大学那十八年的情形。

很多人会说,有什么可写的,能写的也就是一部青春小说而已,实则不是,作者十年砍柴是名70后,他出生的年代注定他成长的十八年是不平凡的年代。

书的封面上写着,岁月偷走了青春,记忆依旧年轻,理想路上的那些风景,是永远消逝的耕读文明。

四句话又短又狠,展示了这本书的题材是回忆录,暴露的年代特征是农耕,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一路狂奔,从眼前两边划过的是记忆中的风景。

1971年出生的作者,原名李勇,本来也可以当个县城人,因为父亲当时在县城医院上班,无奈迫于形势,只能举家搬到父亲曾经走出来的农村。

为此,他的记忆中,家乡就是湖南邵阳城西北40华里的一个山冲里,那里有着他的童年,成长的印记,以及整个大家族的发展史。

本书总共分为五章,蒙昧记变,小学玩记,中学记苦,生命拔节,命运拐点。

也就是从两岁多开始,一直到考上兰州大学那一刻为止,先从第一部分开始,记述了记忆中农村,以及当时农村的现状,挣工分,他们的回乡受到当地人的阻挠,理由是,多一个人又得重新分地,会导致其他人的口粮变少。

无解,当时的大环境造就农耕意识,以土地为主,直到1976年中国发生巨变之后,作者也进入小学学习。

在他的记忆中,上学比放牛好玩,又从他的回忆中与大环境重叠,交代其他人的命运,大平反给大家带来希望和思想上的解脱。

当时上中学,最骄傲的当属上中专,包分配,吃上国家饭,考中专的难度不亚于高考,作者以五分之差落榜,谁也没想到此后三年走入另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的思想日渐成熟,难能可贵的是,描述事件从不乱发表评价,倔强的舅爷和表姑双双自杀,与人为善的舅爷,谁都会说他好,这份好始终不肯用在儿女身上,导致悲剧的发生。

看得人心头一凛,用最冷漠的表情对待最亲的人,这也是我们日常惯用的方式,遥远的悲剧足以给人警醒。

时间来到最后一章,作者的高中生活按部就班,外界环境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股票,涨价,凶杀这三个关键词镶嵌其中。

他的成长,也是社会的发展,他用双眼看到这种变化,里面有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也有时代造就的悲剧,更有搭上社会发展的便车带来的便利。

进城走了十八年,他大学毕业后,赴北京,奋斗十八年后,终于让儿子的身份证上有了110101的编码,这或许是他的目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