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部关于成长与自我寻找之书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出版:2020-08

评分:8.4

简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自传体成长小说。在乔伊斯的所有作品当中,本书是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一部,也是西方成长小说中写得最有深度的一部。全书以乔伊斯本人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为素材,讲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从襁褓之初到大学毕业的成长过程。五章环环相扣,分别探索了人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学校、家庭、性爱、宗教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其中包含的束缚,还有同样存在的可能性,为读者带来战胜恐惧、忠于内心、冲破藩篱、追寻自由的精神力量。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部关于成长与自我寻找之书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书评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部关于成长与自我寻找之书

前言:众所周知,爱尔兰是一个出文学巨匠的地方,比如乔伊斯。如果要谈论二十世纪的文学家,乔伊斯是一个是绝对绕不开的存在,他的艺术创作手法影响了后来很多的艺术家。法国思想家德里达曾说:“没有乔伊斯,就没有解构。”他一生的代表作品也很多,比如《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的守灵夜》和《都柏林人》。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去体会斯蒂芬最终寻找到自我所历经的三次救赎。

1.第一次救赎:斯蒂芬由于在友情、亲情、社会关系中的失败,所以感受到了孤独,他的自我救赎方式是放纵爱欲

他们又都大笑起来。斯蒂芬也想跟他们一起笑。他感到浑身发热,一时间给弄得有点莫名其妙了。对那个问题要怎样回答才对呢?他给了两个回答,但韦尔斯总是大笑。他试着想想韦尔斯的妈妈是什么样子,但是,他不敢抬头看韦尔斯的脸。他不喜欢韦尔斯的脸。前一天,因为他不愿意拿他的小鼻烟壶换韦尔斯的曾经打败过四十个敌手的老干栗子,因而把他推到那方形水坑里去的就是这个韦尔斯。他那么干真是太混账了,所有其他的人都那么说。

以上节选自《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由于只是节选,所以大家看到内容有点不知所云。但是这没有关系,因为从上述节选里,我们已经能够明显体会到史蒂芬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不好,他在学校是孤独的。

其实,不仅如此,在亲子关系里,他感到的也是孤独。他读的是住校,和父母相隔很远,而就算和父母在一起,他觉得自己也是不被理解的。在一次生病中,他特别渴望父母能够把他接回家然后照顾他,但是这都只是他的奢望。在极度的孤独中,他总是会想入非非。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部关于成长与自我寻找之书

他讨厌自己所在的教会学校,他觉得这样的学校使他惊悚万分。比如他亲眼目睹自己的同学因为课业问题而被老师当众罚跪,而教导主任看到之后觉得这样是正确的,并且还让他起来,然后当场用戒尺打手。

他也讨厌社会生活。当时正是爱尔兰被英国殖民的时候,爱尔兰的民族主义高涨,一般的平民时常谈论的都是政治。但是很多人把民族独立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信仰上,也就是所谓的神的保佑上。这是史蒂芬所诧异和不能接受的。

史蒂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和自己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无论是在亲情,友情,还是社会关系中,都表现出了局外性,这也就使得这时候的他异常孤独,孤独就非常容易迷失。那么,对于青春期的迷失,他是怎么自我救赎的?这时候的他用的是放纵的办法。因为青春期的他已经对男女情事有了朦胧的意识,而在情欲的放纵中,他感受到了暂时的欢愉。所以在人世间极度孤独的他就在欲望的发泄中寻找存在的意义,想要以此来消除自己的孤独。

2.第二次救赎:斯蒂芬感到孤独和迷失,想要用极度放纵的方式来救赎自己,但是却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不得不用忏悔找回宁静。

上面我们讲了迷失和孤独的斯蒂芬为了救赎自己,所以就用纵欲的方式来救赎自己,而他纵欲的方式就是到妓院去找小姐。但是大家要知道,史蒂芬生活的可是二十世纪初的爱尔兰,那时候大多数的爱尔兰人都信仰天主教,在信仰天主教的教徒看来,斯蒂芬如此放纵自己欲望的行为就是在“犯罪”。这时候的斯蒂芬虽然在欲望的满足中得到了片刻的满足,由于他自己这时候并没有与上帝完全决裂,所以在得到欢愉的同时,他是充满了被上帝处罚的焦虑的。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部关于成长与自我寻找之书

这时候,一场纪念圣弗朗西斯·泽维尔的活动拯救了他。圣弗朗西斯·泽维尔是史蒂芬学校里的守护神。出身于西班牙,是圣伊格内修斯的第一批忠实信徒之一,然后被派到东方去传教,逝世于传教途中。由于他一个月就为上帝赢得了一万个忠实灵魂的英雄事迹,所以被后人所崇拜和敬仰。校长给他们说圣弗朗西斯·泽维尔是一位非常有权利的圣徒,他们之中如果有犯了罪的,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可以为他们争取到上帝的恩赐,让他们得到忏悔的机会。

在这次活动上,史蒂芬接受了死亡、审判、天堂和地狱的教义之旅。用意识流的语言来说就是:当一个传教士把死亡注入到了史蒂芬的灵魂里时,他先是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惧。接着,真正的死亡痛苦向他席卷而来,这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肉体已经死去,灵魂带着毕生的记忆来到了审判台。在审判台上,他感受到任何的罪过都会展露无疑,结果就是坏人将会被送到地狱,好人则会荣归天堂。而传教士还重点给他们讲了地狱的折磨,由于做了恶而进入到地狱里的灵魂,是会被折磨得痛不欲生的。

在这样的感受下,史蒂芬惊恐万分。接着他就走进了教堂进行忏悔。他忏悔自己的纵欲行为对一个女孩和自己在灵魂上的玷污,以此来获得原谅和心灵的平静。

相信大家读到《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时,看到史蒂芬在青年时候的孤独、迷茫、反叛和纵欲时,多数都会和我一样联想到《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主人公,他不仅同史蒂芬一样放纵爱欲,还嗜烟酗酒,两人面对最初的迷失时都选择了用纵欲来拯救自己,但是两人都失败了。

3.第三次救赎:斯蒂芬的生活重回宁静,但是生命的虚无依然控制着他。最后,对艺术的追求让他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斯蒂芬之所以会选择在爱欲的释放中救赎自己,就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了无人能懂却又深入骨髓的孤独。现在他忏悔了,虽然由于不会受到上帝的惩罚而心里得到了平静,但是那种本来的孤独又完全占据了他的内心,一点缓解的办法都没有,他不得不重新寻找救赎孤独的办法。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部关于成长与自我寻找之书

这时候的他在年龄上已经是处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了。他对于自身孤独的救赎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存在意义的寻找,也是对自我的寻找。

对于当时的爱尔兰人民来说,生命的主流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实现上帝的旨意,救赎自己永恒的灵魂。在那个普遍信仰上帝的时代,他们对灵魂的不朽,对死后坏人会进入到地狱,好人才会进入到天堂是深信不疑的。说得直白点就是当时的人认为人的诞生是无足轻重的,诞生是为了死去做铺垫的,生命不能遵从自己内心的欲望,只能过清贫有素的生活,因为如果生前纵欲,死后就会下地狱。

斯蒂芬虽然进行了忏悔,但是他对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他在忏悔之后也想过要做一个清心寡欲的教士,但是他知道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开始思考一种更为人性化的存在意义。这时候的他非常喜欢艺术,最初他觉得艺术给了他一个宣泄痛苦的窗口,但是后来经过对存在意义的探索,对自我独孤的救赎,他在艺术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那是一种关于真与美,能够救赎人心的生命意义。也是他想要重新建立的一种普世的价值观。

这时候的斯蒂芬已经完全和上帝决裂了。他觉得信仰上帝不如信仰自己。只有把存在的意义放在基于内心的自我实现上,那才是一种真正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把生命的价值寄托在死后。这也是乔伊斯的生命哲学。

然而,那是一个被上帝统治的时代。斯蒂芬的价值观在那时候是具有“局外性”的,所以最后他不得不以流亡的形式来实现生命价值。这是斯蒂芬找到自我后所践行的生命哲学,也是他对传统宗教价值观的反抗。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说过一句传世名句:“上帝死了”。

这句话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可能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是一种新思想,新价值的开启。因为这句话和乔伊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里所要表达的生命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提倡把信仰从上帝拉回到自我存在上。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部关于成长与自我寻找之书

于是,后来以海德格尔为先驱,以萨特为集大成者的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

提到存在主义,就不能不提到存在主义的基本定理,第一是“存在先于本质”;第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第三是“自由选择。”

当我们通过对斯蒂芬寻找到自我所经历的三次救赎进行复盘时,也体会到了这部作品的当今意义。根据萨特的存在定理,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找到生命在世时存在的独特意义,即基于内心感受但非纵欲的自我实现,是对生命的救赎,也是最终斯蒂芬能够获得自我救赎的核心原因。

历史从乔伊斯的时代已经走到了今天,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崇尚自我实现的社会,上帝的垄断已经不复存在。在如今这个崇尚自我实现的时代,一个人从孩提时代到最后的找到自我必然要经历一番如同斯蒂芬一样的脱胎换骨,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和“选择是自由的”,也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只有自己费尽心思才能找到自我,实现成长,不像上帝垄断的时代有一套一样的生命哲学那么简单。

王国维提出了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想,这是斯蒂芬在寻找自我时已经经历过的三重境界,也是现在的我们要寻找到自我必然要经历的三重境界。

而当我们在寻找自我时,翻开《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会因为看到斯蒂芬寻找历程的波折而产生共鸣,会因为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也会用放纵的方式来救赎痛苦而动容,并且教会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找到了自我,甚至启迪我们在自我实现的路上少走弯路,直接跃过了纵欲这一步。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这是乔伊斯对上个世纪的反抗,却也是送给我们这个时代的礼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