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意思(人间四月芳菲尽小说感悟)

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意思(人间四月芳菲尽小说)

连日的阴雨,是在四月末梢的一个午后缓缓结束。阳光从云汐的淡漠中试探着洒落,极其轻柔,又极缓极慢的把温暖触及至每个曾经略显潮湿冷清的角落。草木便在阳光的抚慰下欢欣般的苍翠了起来。古都的四月,更具了些江南韵味。我喜欢江南,喜欢一弯小桥,一缕细柳,一片青瓦,伴着稻的香甜和宁静,烟雨的温柔和石巷的静寂,在春意朦胧弥漫中去寻觅烟火人家的祥和,或是泛一叶小舟,披了蓑笠,在江边独奏,虽无人听,却有四月天的寥落寂寞,何尝不也是一幅景致。

古都的四月无江南般的小桥流水轻舟江湖,倒是帝都的肃穆和古朴又略显张扬的繁华在烟柳垂绦和槐花飘香中,和着春的润色,延续了历史的斑驳光彩,让人不觉心生敬畏。只看匆匆往来的人流和穿梭在高楼之间熙熙不绝的车马,即便深夜,亦是花灯万千,光彩迷离,便确信了毕竟是承载了数十代帝王的千年之福地,自是不同。辉煌之后,他们依在烟花琼台,水榭连廊,金戈铁马,浩渺江湖中经久不衰,继续着他们的传奇直至坊间。

但我却是喜欢在四月的时候呆在乡下某一处宁静的院落,看着牧童从远处的山腰走过,牛铃悦耳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不绝;或是几只出窝不久的小鸡,跟着老母鸡在田边栅栏下悠闲寻找食物;亦或在一条浅浅的溪流边暨一朵小花,插于瓶中。青瓦白墙山色水光,不亚于江南水乡的静谧。

但古城帝都在这个四月雨却是极其的多,仅仅两日后,又是阴雨绵绵。我的腰疾便也更加严重,行动渐渐困难。也是缘分该至,不期一日朋友见我情形,便马上介绍了一位大夫,他隐于曲江一花苑石廊尽头,不大接待外人,只待亲朋好友。见我后称若再拖延就必得拄杖行走了。便一连十多日为我扎针拔罐。我亦亲见一女士被人抬着进来,数日后竟行动如常人了,确是神奇。而我却着实恐惧于针扎之苦,头,颈,腰,腿手脚入针二寸,然后将火罐扣于针上,深感恐惧,尤其每逢有人从身边走过,便更是担忧,恐会触碰到火罐和针,让它扎得更深。数日后,感觉不清是疾病还是由于长久扎针拔罐的痛楚,但行走已是无碍。我突发奇想,亦或我某一世如那容嬷嬷般的可憎,用针扎了别人,所以这一世要受针扎之苦,且还是心甘情愿寻去被扎。针入皮肉,偶会有细微的刺入感,然后疼痛如一股僵硬的绳索被紧绞般从腰部瞬间直蹿肩背脚底,我便不由得喊出了声,也因恐惧扎针,每次针尚未扎,已觉疼痛。所幸十日后,便不用再继续扎针了,我的行动也已无大碍。大夫长我几岁,有着天生的开朗,常自说自语,边宽慰病患,边说着其他事情,并不需要别人回答。我想他是极其忙乱,习惯用这种方式解压。所来就诊者,每日数十人之多,非跛即瘸,有歪斜身体如螃蟹状,有弓着腰背呈虾米状,有嘴眼斜抽如吊带状。皆以千奇百怪的奇特姿态进来,大夫均耐心诊治,每周二四还要抽出半天出诊。我庆幸自己还未成他们状,且由于尚算自律,尽可能要求自己行住坐卧皆显正常,却也只能如蜗牛般缓慢了。早年曾有过学医的想法,不知什么缘由错过,只觉行医既能济世救人,又可养家糊口,不失一桩好行当。清明时家人聚会,我便跟父亲埋怨:有人家一贴膏药养几代,我们的祖上仅给我传了一枚枣木棒槌,毫无用处,只显刚强,我也只好刚强的辛苦了。大家皆大笑,这也是我们家人快乐的一种方式。大约一年或者大半年聚一次,有时会聊母亲的趣事,比如我们幼时一人犯错,母亲必是挨个要揍。劳碌和生活的压力让她在那一刻的优雅荡然无存,财米油盐及五个儿女吃穿用度,正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说家道艰难。母亲教训我们,总是提着扫帚擀面杖之类,把我们逼到某一死角,然后跳出一个打一个,每人至少要挨一下。有时聊我们小时候各种调皮捣蛋古灵精怪。都不觉沉迷其间,但大多是感叹父辈一代的不易。大姐说有次父亲出差,一条唯一能够像样的出门裤子补了两个大布丁,夜里洗了干不了,只好在火盆烤,早晨半干穿着走了。她每次想起,甚是难受,甚至落泪。

窗外依是细雨凄凄,这个春日,即被雨色笼罩。抑许是四月时节极易相思,老天也随了我的心愿,让我在这个多雨而清冷的季节,能够心无旁骛,扶于案前,一杯茶,一支烟。瓶里插花,几上残茶。窗外细雨飘摇,窗内寂寥无声。只有香烟袅袅,情愫落寞。百年前,民国才女林徽因有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

有评论说,这首诗,是林徽因怀念旧友徐志摩或者是因喜得一子(梁从诫)而作。且不管她为谁而作,只去感受这位民国才女诗中的四月天:轻风,云烟,星子,细雨,花,已是青春岁月,雅致浪漫。那样一个才情绝世的女子,在民国时期,宛若四月天上一颗星,光彩夺目,璀璨炫烂。但不幸生于乱世,颠沛流离,饱受疾病折磨。那个四月天,或许她在花前怀抱娇儿,花枝摇曳,夜风习习,一轮明月,挂于苍穹。望着寒星点点,不觉思念故友,亦或还有已去的亲人。那个多情曼妙才华横溢的女子,也许已看穿生死,看透世态,自是淡然坦然,提笔写下了这个四月。或许,是那个风一样的男子,去的匆匆忙忙,爱的轰轰烈烈,却如四月的风,四月的雨,四月的星,四月的花,终是必得零落。亦或是儿子的出世,让她在战乱中找到了一丝慰籍,让她感受到了风的暖,雨的柔,花的美,和星星带来的期望。亦或,还有弟弟以身殉国的壮烈悲沧,在她眼里,也许已不仅是伤悲,而是他们都已化成了四月的天,和她相伴,再不相弃相舍。但那个四月的夜晚,她并不知道,在她怀抱娇儿,在花枝下轻轻哼唱之际,一场更大的灾难,已张开獠牙,伸出魔爪,从深海远处一个黑暗而鄙劣的岛礁,宛若魔鬼般悄悄探出极其丑陋可憎的脑袋,那张魔爪也终于在三年多后的某一天登陆,顿时魑魅魍魉狂舞,国破家亡山河破碎风飘絮。而她只得简单的收拾了衣物,带了她们珍藏的书籍资料文稿匆忙而逃,辗转反侧,在轰炸杀戮践踏的悲沧中一路南下,从北平到昆明到重庆到李庄,从城市到山野,从衣食无忧到食不果腹。那个美好的四月天,只那么一瞬,顿时粉碎,宛若流星般逝去。自此山河沦陷,岁月催人人憔悴。

人间年年四月天,但那些曾驻足四月天的人,却已不见。而在战乱中曾经奔离的,还有一个女子,其情其景何曾相似。她们都是一代才女,风华绝代,都在战乱中带着自己视若生命却又并无情感之物的书籍文物而颠沛流离却又一路遗失,或被毁,被抢,被偷,最后空无一物,那个女子便是南宋的李清照。春雨初歇,乍暖还寒。她孤苦无依,几杯闷酒,本想借酒消愁却愁更愁。菊落满地,容颜憔悴,梧桐细雨,长夜如何将度?湿冷,凄清,孤独笼罩。国破,家亡,夫死,孑然一身,逃避战乱沉郁凄婉,对窗独饮。窗外细雨潇潇,黄花枯残。只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守着仅余的一点字画古董,爱她的人已不再,她爱的亦离她而去。林徽因在战乱逃亡中尚有爱人陪伴,爱慕者相随,而漂泊南下的李清照,却是孑然一身,孤苦无依。

四月的天阴雨不断,打湿了春的温润,即便本自将要绽放的花,又卷缩在了花苞中,在雨的寒中独自怅然。若要一支独放,必得承受凄风冷雨。

据说她和赵明诚相识于元宵之夜相国寺赏花灯的人流之中。夜色阑珊,花灯初上。她从花灯深处款款而来,清丽端庄,顾盼生辉。在那一瞬间所有的花灯瞬间昏黑,行人不见,只剩那一女子如十五之月,又似嫦娥临凡,飘然而至。那时候,正有一翩翩少年公子,风流倜傥,在桥头新柳如烟处轻摇折扇,他拨开柳梢,缓缓而下,眼不见四处花灯,却只有那女子跃入眼睑,一见误终生,不能自拔,一对玉人天顾念。此后把酒斗诗,研究金石,收集古玩,悠闲自在。却不料墙外党派纷争,边关狼烟四起。这狼烟,最终也烧毁了赵明诚,只剩留下李清照独自郁郁而终,青春年少成了她经历了的一场梦幻。她终究未能看透世事,不若苏子一样洒脱不拘,只能在“人比黄花瘦中”了此一生。

已忘了在什么时候在哪篇文中读过这样一段话:心若寒梅,必得饱经风霜,身如秋叶,则注定一世飘零。这个婉约女子,温润恬淡,但最终却如寒梅秋叶,在烽火连天国破家亡中流离失所,她孤独走完最后一程后,在江南春雨的缠绵中,悄然而去,如落花,似流水,终是不见。

而比名冠京华的林徽因小十多岁的民国才女张爱玲,其坎坷或甚前者,她没有林徽因梨花般的清丽,亦无李清照杏花那番素雅。她喧闹而孤寂,娇艳而残破,她着瑰丽袍衣而生,却孤自覆了一条薄毯而去。“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过之后是放手。”尽管她万般孤冷却一次次牵手,尔后又一次次被抛弃,先是父亲,后来是胡兰成,后来又是一个“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糟老头赖雅,却只赖而不雅。她若杯残了的红酒,凋谢了的玫瑰,无清丽,无素雅,昏黑而稀薄,多情又薄凉,无亲无友,留下唏嘘不已。

四月将尽,绿肥红瘦,斯人已去,如纷纷春红,年年不休年年休,那些美丽,直如小楼灯火,深夜星光,因招惹了人间烟火,终是无法独自孤单。只有这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凋零,在每个人的眼中,各是不同,随着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渐渐远去却又清新可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