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黑皮书读后感(黑皮书是啥意思)

前阵子《欢乐颂》火爆,没追剧不敢说好坏,只是看过朋友圈里大家分享的片段,刘涛演的安迪,都穿低调奢华的Brunello Cucinelli了,但开起会来即便是英文飚得溜,还是觉得扮猪吃老虎,说得文一点,叫色厉内荏。

想起前几年看过张艾嘉话剧版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台湾人香港人在公司文化里泡得久些,对上班族的情状把握得更精准,张艾嘉从西装皮鞋手袋到做派,软硬兼施,绵里藏针,觉得那才是办公室女王。

不像美剧、日剧,甚至港剧里有大量职场题材,咱们这儿,净是些宫里的争风吃醋,家里的鸡毛鸭血,难得见着几个正经上班的人儿,偶尔一部两部大家奔走相告,其实也不过是隔岸观火,并没性命相见。

无它,从码字的、编剧的、到演戏的,真没谁做过销售、干过市场、填过报表,在老板同事客户的人际圈子里浮沉打滚这种事,只听说过没见过,现在拍戏好像也不兴体验生活了。而勾连在写字楼里的人,精力往往拿去巴结老板奋斗业绩争取升职了,又没那闲功夫。

从这点上说,老友Ella Bee几年前那本《白领黑皮书》,倒真是来自职场内部的坦荡告白。认识Ella的时候,她是风头正健的职业经理人,十几年七八个公司,广州、香港、上海……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从一间公司跳到另一间公司,从初踏职场低眉顺眼的小嫩瓜到谈笑自若运筹帷幄。

单从简历看上去,Ella 与大多数外企白领成长经历并无多少不同,但她始终保有敏感气质和写作热忱,以及对公司化生存的清凉反省。书里处处都是机灵劲,但聪明却不仅仅用在升得更快爬得更高。

最难得是文字有趣,真实,完全没有“文艺女青年”的矫情和自恋,嘲笑公司嘲笑老板的同时也嘲笑自己。那些用血用泪换来的职场经验更没掖着藏着,大大方方写来,像一个毫无保留的师傅——

  • 如何拍更高级的马屁
  • 如何利用邮件抄送打击对你不利的同事
  • 如何烟视媚行巧妙运用性别优势
  • 如何避开客户的咸猪手,还能把销售业绩拉上去
  • ……

你也可以生出许多感同身受的喟叹,谁也没含着银勺子出生,这成长的路上,必有面对大老板的哑忍,应对小人同事的刻薄,针对狡猾对手的周旋,更加上业绩下滑的心急如焚,说有血有泪一点都不为过。

和平年代,职场即战场,只不过,血多半是外人看不出的内出血,泪也只能背过人去洗手间偷偷抹去。

 

公司化生存很容易把人变成一种单向度的人,之所以跟Ella从工作关系变成了知心好友,完全是因为她的心猿意马——她熟练运用着其中的游戏规则,却又时不时开个小差,冷眼看看,伶牙俐齿地道出其中的苍凉与可笑。

不过,今时今日,公司不再是无坚不摧的庞然大物,个人也不再那么渺小无助。你还要不要再玩转办公室里的情色、绯闻、政治、阴谋,也确实未必了。

就在两年前,即便做到了跨国公司的高管,住进了香港半山公寓,Ella的变化却让人忍不住击掌喝彩。她这样一个熟稔于公司化生存的人,就那么风轻云淡地开始了个人化生存。

40岁“高龄”的时候,她重回课堂,跟一帮90后香港珠宝行的太子爷太子女做起了同学,尽管珠宝设计图画得头昏眼花,但她愣是把自己读成了GIA珠宝学院的头名学霸。

从此跨国公司的江湖只剩她的传说,回到上海,她开了自己的珠宝定制工作室。这个曾经手里握着几千万预算的女人,重新算起了几千块、上万元的小账。

画设计稿、办派对、见客人,穿梭京港沪,我笑她,变成了一个跑单帮的女人。她说,过去再努力,都是在做人家的牌子,离开了,毫无瓜葛。而如今,是顶着自己的名字做事。


香槟人生:Ella帮我做的第一件首饰。金色的南洋珠是杯底升腾舞蹈的泡泡,链接链坠的部分,巧妙地做成了香槟杯。这一件,她没问过我,做好后寄过来,我便觉得,最好的爱是懂得。


莫比乌斯:一根纸条扭转180度再首尾粘连,就成了莫比乌斯环,一粒小小的钻低调地藏在了里头。神奇的莫比乌斯,从一点出发,可以永无尽头,我常常痴迷于曲面上光怪陆离世界的倒影。嗯,如果上鲁豫的节目,面对她的常规提问,我会说,作为一个文科生,当年高考我数学最高。

窗前藤蔓:那年去冲绳,在那霸一个小店,跟白头发的老奶奶买过一粒近似水滴的黑珍珠,一半非常完美,另一半不规则突起,恰似带着花托的骨朵儿。戴了几年觉得寒素,央Ella帮忙收拾,七夕前夜,收到了递回的坠子,镶上了镂空的蕾丝细爪,瑕疵半透半掩。她说灵感来自爬满窗前的藤蔓。

Ella的故事,就是一个70后华丽上班族的华丽转身。从今而后,再也没有大公司的大树乘凉,一个人,可以以舒展的姿态,自由生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