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高兴读后感(中国不高兴 txt作者宋晓军)

有一位朋友在和我聊天时说:“中国的酒文化真是有意思的很,几个兄弟们在一起喝酒,一拍脑瓜子,一个很好的思想就出来了。”对此,我是很有同感的,在我的身上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四个人,每人一瓶小二(二两装的二锅头),喝到一半,谈我们的行业文化,一来二去,一个凝结着我们集体智慧的文章框架和主要思想就出来了。后来经过三个月时间,七易其稿,确实弄出了一篇质量很高的学术论文。

有人把喝酒分为五个阶段:细言慢语,豪言壮语,花言巧语,胡言乱语,不言不语。大凡喝过酒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这种划分是比较贴合实际的。

有那么几个人,聚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菜,大家边吃菜,边品酒,边说着一些身边发生的事情,这应该算作第一个阶段的细言慢语吧。过了那么一阵子,酒喝热了,就有了豪言壮语,有人突然对中国当前的现状发表了一番评论,一石击起千层浪,加上酒精的热度,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不断地持续,也不断地深入下去。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说:“精辟啊,都是精华,我们几个也算得上是中国评论界的精英了,我们写本书吧。”于是一片附和之声,大家都赞成这个想法。按一般人的做法,说就说了,酒喝完,睡一觉,大家就把什么都忘了,但这几个人不一样,当真了,经过进一步的策划和忙碌,就有了一本畅销书出炉了,而且从2008年一直畅销到现在,书的名字叫《中国不高兴》。

以上是我想当然的杜撰,是不是这样,我还真不知道,但感觉应该是这样的。

经朋友介绍,我买了一本,仔细看了一遍,应该说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去读这本书的,渴望从中能够在这本书里寻找到一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性的思路,找到中国不高兴的原因。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是五个时评人士合伙写的一本书,名气都很大,宋晓军甚至是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特约评论员,我在电视中也经常见到他,而宋强是《中国可以说不》的主撰。

看完书的几天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我能够在这本书里得到一些什么呢?

大体地梳理了一下,有三点,应该要引发我们的思考:一是中国需要确立一个大目标,那就是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是一个领跑者,这不光体现在政治上,也应该体现在经济上。二是中国应该做好制造业,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和科技含量,少在金融方面折腾,至少不应该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三是中国还有很多内忧外患,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而国外的许多大国的挤兑也是我们也必须正确面对和处理的,还有恐怖分子等其他不安定因素也会给中国发展造成影响。

有这三点就已经足够了,一本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不是一个唯书本论者,看书自找其精彩之处,优秀之点,并学而习之,借而鉴之。如果读过此书的中国人能够放下书本后自觉地为中国的这个大目标而去积极地努力,有更多自主的知识产权,有更多的中国制造,让我们这个developping(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developed(发达)国家,就足够了,书的作者们想必也是这个目的吧。

当然,搞时评的有一个通病,总喜欢骂骂咧咧,书中骂了很多文人,像钱钟书,像王朔,像王小波,都是他们的靶子,非得这样吗?最少我认为没有必要。我的一个同事在提到这本书时甚至说:“一帮愤青,总喜欢骂这骂那。”大概指的就是这一部分了。

也许是市场经济的原因,一本《明朝那些事》出来了,就有《清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人》、《隋朝那些花花事》像苍蝇一样满天飞。一本《中国不高兴》出版了,就有《中国很高兴》、《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谁不高兴》也一哄而上,面对这种事情,也只能笑笑算了,还能怎么样?

本文写作于2009年10月10日

本文发表于《中国气象报》2009年10月16日第四版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中国不高兴 txt作者宋晓军)

宋晓军,1956年出生,毕业于大连陆军军校雷达与声纳技术专业,现任中央电视台(CCTV)和凤凰卫视特约军事评论员。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中国不高兴 txt作者宋晓军)

《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

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的主张”“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使本书呈现一个明快的结构路线——“破”“立”“反躬”。即:中国现实批判,中西关系揭示——中国要做一流国家,依托国家大目标实现众生幸福平等,告别自我矮化的精神历史。

本书的大多数作者都属于中国的“公众人物”,他们的立场观点,早为人们所知。然而从着眼于批判和分析,到主张建立“大目标”“告别晦气重重的历史悲情”,本书可以说是一次完整的“集结”。

书中保持了普通读者喜爱的文风,由具体的场景、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都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流行的俚语、双关性的讽喻,直率的谈论,又使本书趣味盎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