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一首《雨巷》,让世人记住了诗人戴望舒。

也记住了那个“丁香般的姑娘”。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然而,你是否知道,这首诗最早被收入戴望舒的哪部诗集?诗人在爱而不得时,又是如何向“丁香般的姑娘”公开表白自己的爱情?

这段故事,就发生在四川北路的公益坊——

当年,一个魔都文艺青年扎堆的地方。

 

戴望舒首部诗集上写着她的法文名字

1927年,22岁的戴望舒辗转来到松江,小住在友人施蛰存家。戴望舒在此写下了成名作——《雨巷》。

诗中,那“丁香般的姑娘”,就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nbsp>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戴望舒

那一年,22岁的戴望舒遇到了18岁的施绛年。

他在诗里这样写,“火一样的,十八岁的心/那里是盛着天青色的爱情的。”

1929年,戴望舒的首部诗集《我底记忆》在他和刘呐鸥、施蛰存等共同创办的水沫书店出版。其中收入了《雨巷》一诗。

诗集《我底记忆》的扉页上,留有“A Jeanne”的字样。

Jeanne,施绛年的法文名字。这本诗集,无疑是戴望舒送给施绛年的。

书的扉页上,还有两行古罗马诗人A·提布卢斯的拉丁文诗句,由戴望舒自译为:“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

戴望舒以此特殊表白方式,把自己对施绛年的感情公开了,把自己痛苦的灵魂呈现了出来。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正如诗人周良沛所说:“诗人(戴望舒)把自己第一个诗集献给她,也可以想到这位姑娘当时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这部诗集的总体格调是抑郁的,大多数篇章写的是施绛年带给他的悲哀,他称之为“绛色的沉哀”:

在这里,亲爱的,在这里,/这沉哀的,这绛色的沉哀。(《林下小语》)

“沉哀”是这场恋情的主基调。戴望舒不顾一切的追求,使他成了悲剧中的男主角,而施绛年,更多的是一个局外人。

这份爱是那样固执,以至于他此后的人生之路因此而彻底改变。

作家叶圣陶当年盛赞被收入诗集《我底记忆》中的《雨巷》,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翻译家冯亦代也十分感慨地说:“我心里永远保持着他《雨巷》中的诗句给我的遐想。当年在家乡时,每逢雨天,在深巷里行着,雨水滴在撑着的伞上,滴答滴答,我便想起了《雨巷》的韵节。”

 

诞生了《我底记忆》的水沫书店

诞生了戴望舒诗集《我底记忆》的水沫书店,就在公益坊(四川北路989弄16号)。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公益坊

据中国现代派小说奠基人之一施蛰存的回忆,1928年暑假中,刘呐鸥又来到上海。他在虹口江湾路六三花园旁边一个日本人聚居的里弄内,租了一幢单间三楼小洋房,独自一人住着,有一个女佣为他烧饭,洗衣,看守房子。

接着,刘呐鸥就找到了戴望舒、杜衡和施蛰存,先是在华界北四川路宝兴路开了家“第一线书店”。

该店只有一间店堂,开幕时卖的只有《无轨列车》创刊号。过了几天向四马路各家新文学书店批购了几百本书来充实书架。

施蛰存说,“刘呐鸥是老板,戴望舒是经理,我是营业员。”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施蛰存

那时候,鲁迅和茅盾都住在东横滨路景云里。离刘呐鸥的住宅很近,因此,冯雪峰也常来。

编《无轨列车》创刊号时,他们向冯雪峰要稿,冯雪峰就把《文学工场》未印出的那篇《论革命和知识阶级》交给他们发表。施蛰存后来说,《无轨列车》一共印行了八期,大约雪峰的这篇,算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了。

&nbsp>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公益坊16号

第一线书店开设在“中国地界”,开张后没几天,就有警察来查问。于是,他们索性关掉了第一线书店,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口公益坊内租了一幢单开间二楼的石库门房屋,开设出版社,取名为水沫书店。

根据施蛰存的回忆,水沫书店开设在租界内,不用登记,店设在里弄内,只在门上挂一块很小的招牌,一点也不会引人注意。

在水沫书店的两年,也是他们出版事业最热闹红火的两年。

当时许多前辈或同辈作家,都到过他们店里来闲谈或联系稿件。如徐霞村、姚蓬子、钱君匋、谢旦如、胡也频、丁玲等等。来得最多的还是冯雪峰。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水沫书店的出版物

因冯雪峰的关系,鲁迅也推荐了柔石的一部中篇小说交由水沫书店出版。后来还是由冯雪峰牵线,欲请鲁迅来主编一套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丛书,鲁迅闻之欣然应诺,只是说不宜出面任主编但亲自策划拟定十二种选目,并承担其中四本书的译事。

后因时局变化,“丛书”遭禁而没有出齐(鲁迅译的《文艺与批评》几经曲折还是顺利出版)。但水沫书店当时的市面之大,以及和鲁迅先生的愉快合作由此可见一斑。

 

施蛰存曾手绘“北四川路文化分布图”

公益坊16号,被称为“新感觉派”文学的燎原之地。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公益坊

施蛰存生前曾为其后辈学人陈子善画过一张“北四川路文化分布图”,即提及水沫书店出版的大量作品。

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戴望舒的诗集《我底回忆》、施蛰存小说集《上元灯》,都在此出版。

此外,还有德国雷马克的名著《西部前线平静无事》(林疑今译)乃至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杜国庠译)。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公益坊45号“颖川寄庐”

对于水沫书店所在的百年石库门建筑,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在《上海的美丽时光中》有如下评价:“理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页。 ”

 

石库门里开书店成为风尚

公益坊因地处公共租界内,革命进步活动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19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公益坊出入有大量左翼“文青”和“新感觉派”文青。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公益坊弄堂

除了16号的水沫书店,38号原为南强书局。书局因核心人物杜国庠的关系,一度形成了一个潮汕闽籍的地缘文人圈。

南强书局出版的一系列出版物,其总发行所皆署“上海北四川路公益坊三十八号”。闽籍左联著名作家马宁也在公益坊留下了一个文学青年的最初脚步。

大量的书店书局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虹口兴办起来。据史料统计,至解放初,虹口先后出现过各类书店书局约87家,其中至少有69家设在石库门里。

在石库门里办书店是当时虹口文化出版业的普遍现象,并涌现出如公益坊里的水沫书店、辛垦书店、南强书局、景云里的大江书铺、四达里的春潮书局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书店书局。

 

为何文艺青年爱在这里聚集

众多书店书局在虹口的麇集,吸引了大批的文化人、知识分子选择在此的石库门里聚居,如鲁迅、郭沫若、叶圣陶、茅盾、冯雪峰、夏丏尊、沈尹默、阿英、蒋光慈、冯乃超等,一时间群星璀璨。

他们在虹口的活动不仅活跃了文化氛围,还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现象和群体——亭子间文学、亭子间作家。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1936年,《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在虹口的问世绝非偶然,实际上这部巨著的编撰工作大部分是在石库门里完成的。

石库门已经将虹口与中国现代文学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成就了虹口文化出版事业的巅峰,更将虹口镌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茅盾

从小生活在虹口的作家赵长天曾这样写道,鲁迅、郭沫若、叶圣陶、茅盾、冯雪峰、柔石、沙汀、艾芜、施蛰存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居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同一时期的著名作家如此密集地居住在同一个地区,这样的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并不多见。

雨巷诗人是谁?雨巷 戴望舒作者简介

 

■鲁迅和青年们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扬说,“1927年鲁迅来上海定居,他选择了虹口。为什么选择虹口,不选择其他地方?因为商务印书馆的很多编辑都住在虹口,鲁迅的弟弟周建人也住在虹口。这里文化氛围浓厚,很多文化人士聚集在此,大家乐于在一起,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文艺青年扎堆居住,成了当年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曾诞生了水沫书店、南强书局的石库门建筑公益坊,已修旧如旧,焕发新颜。

时光荏苒,今天当你漫步公益坊,是否还会想起曾在这里办书店的雨巷诗人,以及那“丁香般的姑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