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作品有什么(莫言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讨论莫言及其作品,是近几年来网上的热点。但看了众多观点以及跟帖评点后,却似乎觉得对莫言作品水准的高估有些过分,认为这便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峰,使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功德无量。而有些观点也实在离谱得很,似是而非。

有的认为莫言的作品表现犀利,是照妖镜,照出了各色人等。说什么“莫言的作品文学欣赏价值很高,凡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个多棱镜,能照出形形色色百态人生,抱着平常心细细品味莫言的文学作品,自会受益良多,如果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什么都是阴暗的。也就是说,同样一部优秀作品,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读出了什么样味道。从这个意义上讲,莫言的作品也如同一面最好的照妖镜,照出了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

莎士比亚曾经对自己的作品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说读者对剧中人物哈姆雷特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还真没听说过一部作品如同照妖镜般能够照出形形色色的读者,且是牛鬼蛇神的读者。新鲜!估计连老莫本人也不敢这样想。

文艺作品通常是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塑造出来供读者评判欣赏,特别是典型的这一个,而决不至于反过来嘻笑开涮读者。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那读者作为消费者也该是上帝呵,还有谁敢借着书中人物来骂读者群体这个“上帝”的?!还有谁去读莫言的书是为了对号和找骂的?!

以得诺奖的《蛙》为例,书中塑造了几十个人物:例如,我、我娘、姑姑、姑父、大爷爷、小狮子、陈额、陈耳、陈鼻、陈眉、赵眼、吕牙、孙肩、王脚、王肝、王胆、袁脸、袁腮、李手、万足、肖下唇……这些人物各有各人复杂的个性,有的人物个性已超出常态,也有错误,算不上是好人,但怎么看也不至于像牛鬼蛇神呵。不知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会对号入座哪一位,总不至于唯有自己是与莫言站在同一位置的持镜人,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吧。

人们常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去尝尝。一些人讨论莫言及其作品,只是空喊着莫言的伟大一一因为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摘下了世界当代文学的皇冠。可是,细读评论内容,一不知为何得奖,二不知颁奖词讲些什么玩意儿,三不知莫言书中写着些什么,说句不中听的话,纯粹是在跟着瞎起哄,凑热闹。

这里,就来上一段颁奖词吧:

“20世纪中国的残酷无情,从来没有像他笔下的英雄、情人、施暴者、强盗以及坚强、不屈不挠的母亲们那样得以如此赤裸裸地描述。他给我们展示的世界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那里的人们都鲁莽、无助和荒谬。” 看看,诺奖向全球推荐作者的20世纪的国度便是这样的:这个国家“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这里的国人“都鲁莽、无助和荒谬。”在这里,因站位不同,反对莫言的被颁奖者贬低诅咒倒也罢了,说明两者的立场、观点是相悖的;可是大量支持莫言的,感恩诺奖的居然也在被讥笑的范围内,自己去体会细忖一下吧,是不是挨了骂还帮别人数钱呢?

颁奖者给莫言的作品颁发诺奖,别以为是向世界推荐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文学颠峰的作家和作品,却原来是看中了书里的内容,认为这是反映东方大国20世纪的真实写照,这便是推荐授奖的真实意图。还有许多这一类的表述,去看看便知晓了。

看一看诺奖的颁奖词,读一读莫言的作品,再来参加讨论是不是会更准确一点,是否更有意义一点?

窃以为。

莫言的作品有什么(莫言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