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赵登禹的刀与情)

他,十三岁时拜名师习武,投西北军后,一把大刀更是舞得虎虎生风,斩倭寇头颅,如砍切冬瓜。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赵登禹的刀与情)

赵登禹

赵登禹,山东菏泽人。幼因家贫,读两年私塾后辍学。16岁时,与兄友步行跋涉1800多里至潼关,投冯玉祥西北军当兵。后因武艺出众,被冯看中当了随身护兵。

一次,冯部在常德德山野战训练时,发现一只猛虎。因此处曾有虎伤人畜之事,在场兵民对虎进行追杀。赵登禹冲在前面,发数枪击中老虎的要害。冯玉祥听闻后很高兴,请人为赵登禹照了一张骑在虎背上挥拳的照片,是故赵亦有“打虎将军”名号。

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剿匪时,为了抓拿当地土匪首领郭坚,设下鸿门宴。酒意正酣时,屏风后伏兵不慎暴露,郭坚怒拔枪,欲射冯。千钧一发之时,赵登禹迅疾出手,竟然拧断了郭坚的脖子。

赵登禹的勇武忠义,可见一斑。

扯点闲篇。

“西北军”这个军事集团的人物群像很有意思。他们中,有的像狐狸一样多面和多变,有的像狮子一样威猛。既有石友三、韩复榘、孙良诚、孙殿英等败类,也有张自忠、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等忠肝义胆的英雄豪杰。

梅花上将张自忠,殉国前曾到重庆,看望赋闲的冯玉祥。张对冯说,我一定尽我所有的力量,报效国家,不给先生丢脸。活着我要活个样子,死也要死个样子。

第二天,两人互道珍重,依依惜别。张自忠走出不远,又折返回屋内,跪倒在地,重重的向冯玉祥磕了个头。冯大惊,忙道:“荩忱,你这是干什么?”张自忠眼含热泪,神色庄重的说:“我这一生是先生培植了我,我活着要一心一意的为国尽忠,像个人,像个军人,不辜负你培植我这一生;我死了也要像个鬼,像个忠魂,不会辱没先生练兵带兵的英名。”

仪式感很强的生死诀别。尽显张将军对长官的情义,更显他对国家的忠诚大义。

今人对冯玉祥颇多评价。诚然,冯在军阀斗战时多有权变,但他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大节无亏,且是出身西北军的一批爱国将领的精神旗帜。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赵登禹的刀与情)

冯玉祥

回到正题。

九一八事变之后,1933年初,日军将战火引到长城一线。赵登禹奉命率领29军109旅,坚守喜风口阵地,被委为前敌总指挥。

其时,部队武器装备落后,甚至连枪支都未足配。在此无奈情形下,士兵人手一把镔铁大刀,并练就了一套娴熟的中国传统刀法,这一把把大刀在长城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赵登禹的刀与情)

二十九军大刀队

三月十日晨,日军倾巢而出,强攻喜峰风口高地。待敌推进至百米以内时,赵登禹挥刀高呼,率兵杀出,如猛虎下山,歼敌700余人。

三月十一日夜,赵登禹不顾腿伤,亲率五百人的大刀队,分左右两翼突袭日军炮兵阵地。在近距离的肉搏拼杀中,战士们高呼:“大刀大刀,雪舞风飘,杀敌头颅,壮我英豪”,抡刀劈砍,寒光闪处,倭头纷纷落地。一米九的赵登禹,扶着手杖,奋勇向前,像一杆高耸的旗帜,激励着勇士们的豪情。这一战,歼敌500余人,缴获大炮18门及无数枪支弹药。

此后,不少日兵晚上睡觉,脖子上还要戴上一个自制的铁护圈,以防脑袋被砍掉。

喜峰口战斗,29军及其大刀队歼敌五干人,是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此战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大刀队名震天下,成为抗战初期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形象。

消息传到上海,作曲家麦新心潮澎湃,谱写了高亢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歌曲的副题——献给29军大刀队。

我们知道,日本人是一个崇尚力量的国家,如他们的国技相扑,除了宗教涵意外,古朴野性的力之搏斗,亦是使之痴迷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很多非抗日神剧中看到,在战斗的最后时刻,日酋是会抽出所佩军刀,要求格斗的,如此,他们才会死得心服口服,死而无憾。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29军大刀队砍下的一颗颗血淋淋的日寇头颅,对日本军民心理冲击之大。日本朝日新闻评论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狂热的武士道,在中华铁血男儿的钢刀之下,遭到一记响亮的当头刀喝。

赵登禹和大刀队,大丧敌胆,大振国威,尽显将军军人血性。鲜为人知的是,赵登禹另外的柔情的一面。

雪夜,大刀队集结,饮壮行酒,碎碗。手臂缠上白毛巾,每个人一把匣子枪,五颗手榴弹,背后一把镔铁钢刀,刀把上是血红的穗子。

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勇士,如松树一般挺立在雪地上,无惧于即将到来的九死一生。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大多会在老家伺弄庄稼,娶妻生子。但国家危急存亡,总得有人冲在前面,义无反顾。

全军肃立,等待着赵将军出发的命令。这时,有人跑到将军身边,耳语了一下。将军脸色陡变,让来人带出一位山村老大娘和她的女儿。

大家面面相觑,不明就里。将军虎眼环视了一周,厉声说:“我对不起这里的父老,也对不起冯玉祥先生的教诲。今天我们还没有接敌,竟然在我的队列里出现了这样的败类,我不杀鬼子,我要先杀败坏武德的东西”。

将军胸膛里燃烧着火焰,愤怒的说:“就在刚才,我们一个弟兄竟摸到民房里去祸害人家姑娘,才17岁的一个黄花闺女啊!以后怎么找婆家?刚才一吹号,那东西就兔子一样跑了。姑娘的娘肯定的说,那个人现在就站在队列中。”

空气如冰一般的凝固。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赵登禹的刀与情)

赵登禹

“谁做的?敢站出来,那才叫有种,裤裆里的蛋子要叮当响,不是被人劁的,有种的站出来”。将军喊道。

姑娘拉着她娘的衣襟,小声的说:“他没动俺,只是说看看,你一喊他就跑了”。

“站出来吧!想想你母亲,要对得起她。站出来,我赵登禹尊你为好汉”。赵登禹双手抱拳。

仍然是夜一般的沉静。

“那好吧!”赵登禹冷笑一声,“那就把上衣揭开,露出脖子,大娘说她姑娘把那兔崽子的脖子抓伤了”。

这时,一个敢死队员扑通一声跪下来,竟是赵登禹的贴身警卫随从。赵登禹一时愣住了,抖声道:“我竟瞎眼了,养了一个畜牲,绑起来,砍了!”

警卫是赵登禹从家乡带出来的曹州子弟,十八岁。他大哭道:“旅长,我没有害姑娘的意思,只是,马上要接敌了,不知是死是活,我还没有见过女人的妈妈(曹州方言:乳房)”。

“妈妈?”大家一阵躁动。

赵登禹一扭头,吼出曹州方言:“日你奶奶的,丢人!”

雪地里,全军跪倒,为警卫求情。老大娘愣了一下,拉了一下闺女,也准备跪地求情。

就在这时,姑娘把棉袄掀起,拨开扣子,一件件的解开衣服,露出一对还未发育成熟的乳房,在雪光的映照下,冰清玉洁。

几百双敢死队员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愕,他们没有躲闪,更无猥亵,而是满腔的慷慨激昂。

全军震撼,泪如雨下。

当一个族群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每一个人都会舍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值得,因为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喜峰口,寒光闪闪的大刀开始嗜血,骄狂的日军头颅在中国的土地上乱滚。

第二天,大刀队凯旋。18岁的警卫员战死沙场。将军沉痛地说:“此役成败,不在弟兄拼杀,功在大娘和姑娘”。

将军派人给大娘送去200块大洋,但是,大娘和姑娘已在门板上自尽。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赵登禹的刀与情)

“七七”事变后,已是中将师长的赵登禹,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二十八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

当日寇攻到第一三二师阵前200米处时,赵登禹手挥大刀,跳出堑壕,赤膊率将士杀入敌群,砍杀声震天动地,日军向后溃逃。赵登禹率部追击日寇时,日军组织反击,用飞机大炮猛轰。赵登禹怕部队败退,急令预备队增援。而他则一手握驳壳枪,一手挥舞大刀向前冲杀。官兵们见师长身先士卒,士气大振,又将日军驱退了一里多路,路边到处可见日军尸体。

在日本1939年发行的《大陆战史》南苑战役部分的记录中,日军对赵登禹死守南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赵登禹带领29军的殊死抵抗,被日方描述为“白日下的噩梦”。

经过六个小时的攻防拉锯战后,赵登禹奉命率部向大红门集结,准备反击。在行至大红门御河桥处时,突遭埋伏在大红门两侧的日军袭击,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9岁。

赵登禹事母至孝。每次母亲脸色不好,他就跪在母亲面前俯首帖耳。将军临死时,对身边满面泪水的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受不了惊慌,还请副军长派人替我安排一下。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他的儿子为国死了,也对得起祖宗。此外,我也没有什么心事了。”

赵登禹是对日作战牺牲的第一位师长,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赵登禹的刀与情)

北京赵登禹路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最勇敢的人,也在激励每一个中国人。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8月21日,日本侵华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派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八人,乘坐一架中型双引擎飞机,由南京飞往湖南芷江,向中国战区陆军总参谋长肖毅肃将军请示日军投降事宜。

上午九时半,飞机正在洞庭湖上空飞行,突然参谋桥岛惊叫:“机舱里发现一挺机枪。”

今井命令:“赶快把机枪扔下去!”

机枪扔下去了,几个人从飞机的舷窗往外看,碧波万顷的洞庭湖和一挺扔下的机枪不成比例,那枪划着弧线,像断翅的鸟,一头栽进水里,只是荡出了几个圆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