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翻译和原文(岳阳楼记翻译和原文注释朗读)

岳阳楼记

宋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文正公在记述完前面的岳阳楼重建事由,以及登岳阳楼后的所思所想后,于文后抒发万千感慨道:

“悲叹啊悲叹,我过去一直想着求贤求圣的‘仁人之心’,也一直是这样做的。这样一种做法是和上面的两种生活态度不同的,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能做到无我的境界,即能‘不受外物的影响,不会因它悲,也不会为它而喜’。比如,当我在朝为官、身居要职之时,在其位则谋其职,而当我‘不在其位时,则不谋其政’。重要的是,不管身处何时何地,我都会关注国家的命运,并时刻担忧着。虽然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我如此担忧,以致不能有片刻的欢乐之情,为了什么呢?’但是大多数时候我都会转念一想:想这些没用的干什么,做了就是了,人生不过百年,老孟都没有想明白的事,我去想它干什么,做好手中自己的事就好了。”

文正公经过如此的思想起伏,并与古人的思想碰撞、交流过后,最后还是伴以“噫”长叹息结尾,并留下对今人的一问:“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

问世间:吾谁与归?

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与落寞,才会有如此一问。

他没有嬉笑怒骂,也没有喟然长叹。

有的只是:

孤独进了骨髓里,落寞到了心底里。

他理性地上下求索、默默地日夜耕耘,在的时候勤勤恳恳、战战兢兢,不在的时候忧心忡忡、无怨无悔。

待到尘埃落定,转身离去之时,他也是佝偻、蹒跚地落寞到夕阳老去……

 

我想,经过一千多年下来,多少后人再三品读这篇千古之作,如我今日一般,也类似于公当年与古人倾诉、交谈、沟通一样,公应得以有所欣慰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