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诗人(雨巷诗人指的是谁)

你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析戴望舒的《雨巷》。

品读《雨巷》

 

戴望舒,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望舒”这个笔名取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这句话就是借用了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望舒来表达出月亮具有美丽、温柔、纯洁、优雅的特点,因此后来“望舒”就成为了月亮的代称,而戴望舒取“望舒”的笔名意在迎接光明。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给我们留下了88首诗歌,《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当叶圣陶先生收到这首诗作以后,称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赢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作为中国现代派新诗的领军人物,戴望舒的诗歌当中所具有的思想艺术气质,应该说显示出中国新诗发展与流变的动向。

 

戴望舒的诗歌特点具有朦胧美、音乐美及散文美,而且对爱情的渴望,梦幻的遐想,正是戴望舒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雨巷》写于1927年的夏天,这一年戴望舒只有22岁,1927年中国又是怎样的一个黑暗时代呢?在一年多以前,戴望舒就和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等人参加了文艺革命活动,还加入了共青团,开始用笔致力于党的宣传工作。但是1927年的3月,戴望舒因为宣传革命而被逮捕,在“四·一二”的大屠杀之后,整个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戴望舒为了躲避追捕,他隐居在江苏松江同学施蛰存的家中。

 

这一时期原本热烈响应革命的中国青年,都从火的高潮堕入夜的深渊。戴望舒自己说:“在孤寂中咀嚼着‘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而《雨巷》这首诗正是写于这一时期。

 

当我们读完《雨巷》,感受到诗中的彷徨、失望、痛苦,这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人哀叹,实际上折射的是对现实的黑暗和理想幻灭后的痛苦,找不到前途,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这其实是时代的情绪。

 

刚才我们讲了戴望舒诗歌有着音乐美,那么这首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朗读呢?节奏也是情绪的表达。我们看到这首诗的情绪是忧郁的,所以应该用低沉的情绪来读这首诗。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独自”后面可以读得重,并且做稍长的停顿;“彷徨在”后面略作停顿;“悠长、悠长”,不妨读得慢一些,这样小巷的深邃绵长也就凸显出来了;“寂寥的雨巷”“寂寥”可以重读,这样可以凸显出小巷的寂静空旷;“我希望逢着”“希望”可以重读,读出憧憬的意味;“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是美丽的,所以请你读出欣赏的情味;“结着愁怨的姑娘”“愁怨”二字,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妨读得哀婉一些。

 

品读诗歌,要通过意象和意象的特点来分析诗歌的意境。

 

本诗开篇的意象,是“油纸伞”。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

 

那“雨巷”呢?它是幽深的、空旷的。

 

你不妨想象一下,在蒙蒙的细雨中,一个小巷悠长、深邃,青石板在雨中泛着光。

 


丁香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丁香一般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是白色或者淡紫色,开花有着淡淡的芬芳,丁香团簇成球,但是每一朵小小的丁香却给人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因此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代表美丽、高洁。

 

那么中国古人又对丁香这一意象寄予了怎样的情感呢?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在歌咏丁香,或者借丁香传情,比如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陆龟蒙在《丁香》一诗中写道“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香”;南唐中主李璟在《浣溪纱》一词当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我们会发现古典诗词中,“丁香”常常和哀愁联系在一起。

 

那么有着丁香一般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忧愁的姑娘,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她有着丁香一般的美丽,也就具有了丁香一般的高洁。但因为丁香容易凋谢,且开在百花开始衰败的暮春时节,因此丁香是哀愁的,丁香姑娘是结着愁怨的,这就暗示着这位姑娘和“我”走近,但终将离去。

 

诗人渴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位姑娘彷徨在“寂寥的雨巷”,“她”的神情冷漠、凄清、又惆怅,和作者走近、相逢、又错失,带给作者一种格外的惆怅和哀怨。

 

丁香姑娘“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篱墙”这意象所具有的特点是颓圮,这使得整首诗的哀怨凄悲的情绪得到了加强。

 

那么“丁香姑娘”这个形象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历来学者对此众说纷纭。

 

有人说,姑娘是“我”,就是诗人自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丁香姑娘”代表的是一个自我。而诗人“我”又是另一个自我!或许“丁香姑娘”代表的是理性的自己,而诗人“我”代表感性的自己。

 

还有学者认为,“姑娘”代表作者想要追求的理想,但也有学者认为,22岁的戴望舒此时因为住在施蛰存家里,正单相思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所以这首诗中的“姑娘”就是姑娘。

 

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呢?我们来听一听戴望舒自己怎么说。

 

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也许施绛年的确触发了作者塑造“丁香姑娘”这个形象,但是它经过了诗人的想象,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具有了更多的象征意味。

 

《雨巷》的意象来自于中国古典诗词,手法却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和西方象征主义手法的融合。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在《诗经》当中就以比兴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迴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首诗歌当中以“蒹葭”起兴,以“伊人,在水一方”,来比喻求而不得的理想。

 

《长相思》

李白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他借男女之情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表达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中国传统诗词中以追求美丽的女性,象征追求美好的理想,你会看到,戴望舒的《雨巷》正是对中国传统技法的现代传承。

 

戴望舒是现代象征诗派的领军人物,而象征派它是源自于西方的一种技法。年轻时候的戴望舒,曾翻译大量法国诗人的作品,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因此我们会看到这首诗歌当中它所采用的技法也融注了西方的艺术手法。

 

在“五四运动”退潮之后,法国19世纪的象征主义传入中国。象征主义意味着它并不会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首诗歌当中它所有的形象到底代表着什么。可是戴望舒却将这样的象征化投注在具体的意象当中,造就了首诗歌当中的“丁香姑娘”。

 

“丁香姑娘”,她让诗人如此的惆怅,诗人塑造她的美丽去表达自己求而不得。她就像一个梦幻一般,难以察觉,不可琢磨,因此“我”只好目送着她远去,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怅然。

 

我们会发现在雨的哀曲里,这位丁香姑娘像薄雾一般消散,而“我”怀着无比的怅惘,绝望的叹息,所以让整首诗情调更加的凄清愁怨。而这样的抒情主人公具有着一种孤独感,悲剧性。

 

正是因为他的美好理想,就像梦幻一般难以实现。再联系《雨巷》的创作背景,原来个体的有作为的青年在现实当中感觉无路可走,最后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阴暗的、狭窄的,有着连绵细雨的小巷。在这样的小巷当中,美好的象征光明和希望的丁香姑娘,她来了又去了。因此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飘忽不定的愁闷,是追求无功的空虚。

 

明白了这首诗歌是融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现代西方技法,你是不是对于《雨巷》的理解就更为深入了?

 

戴望舒的这一首诗歌带给我们这样的美感,还因为其中的音乐性。

 

这首诗歌一共七节,每节六行,每一节押韵两到三次,从头到尾没有换韵,采用韵脚ang。在“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这些词语的反复当中,形成一种回荡往复的弦律,流畅连续的节奏,我们读起来感觉就像一首轻柔的小夜曲,传达出低回迷茫的感觉,一个寂寞痛苦的灵魂就格外能摄取我们的心魂了。

 

而这首诗的音乐性当中也采用了西方的技法,比如诗人让“丁香一样的”“这寂寥的雨巷”等字词重复地出现。这样的语言重现复沓,使得整首诗就像雨巷中交织起来的细雨,点点滴滴,每一个抒情句反复敲打着我们的心房,每一声都是那般的悦耳、和谐,但是又很神秘。因此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般的优美动听,用音乐拓开了新诗的新天地。戴望舒的诗,情感是诗的骨子,音乐性让它赋予了美感。希望你深入体会其中的深情,用美读出你的深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