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孔夫子读孔子世家书籍)

司马迁公编纂的《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其中“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则主要记述诸侯封国的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边疆民族的传记。

三十世家,以布衣入世家者惟孔子和陈胜二人,而陈胜其人,于中国历史第一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由平民而至帝王,可以说以布衣入世家者惟孔子一人。司马迁公在《孔子世家》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人物言行思想主张政治成就以及和诸弟子的互动等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孔夫子读孔子世家书籍)(1)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司马迁说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因为生下来的时候头顶崎岖不平如山丘,所以他父亲叔梁纥就把他取名为丘,因为他排行老二,在生他之前,他父母在尼丘这个地方祷告过,所以字仲尼,姓孔氏。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宋国是殷商王族后裔,子姓。孔防叔从宋国逃亡到鲁国后,后人继承了他的氏,司马迁编纂《史记》的时代姓氏已经合流,所以直接说孔子姓孔氏,实际上是子姓孔氏。

孔子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叔梁纥就死了,他母亲颜徵在独自抚育孔子,孔子年少时就喜欢摆弄礼器,结合司马迁后面又说“孔子贫且贱”。孔子年轻时家里多贫贱,我们不得而知,通过这段描述可以猜测,他父亲叔梁纥还保留了殷商没落贵族的身份,家中存留礼器,可生活中已经无法维持贵族的气派了,对礼器已经不慎重视,于是年幼的孔子可以摆弄礼器,学大人的礼仪做派。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母亲颜徵在也去世了,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这一年,对于孔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发生几件事情,彻底改变了孔子的人生。在孔子为母亲守孝的时候,鲁国的三桓之一季孙氏宴请士子,孔子腰间系着丝麻,也想参加宴会,刚到门口,就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拒之门外了,阳虎呵斥道,“季孙氏宴请士,又没请你!”于是年轻的孔子只能唯唯而退。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司马迁公在这里着重强调孔子要絰,就是指出孔子所处的阶级是士,至少孔子自认自己的家族还是士。《儀禮.士喪禮》中指出,“要絰小焉,散帶垂長三尺。”也作“腰絰”。孔子要絰,就是自表身份,没想到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根本不认这一套,在他眼里,孔子就是穷人,根本不配坐到季孙氏家的筵席上。

从这个生活细节就能体现出,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礼崩乐坏”,鲁国三桓季孙氏鲁国的实际掌控者,他的家臣根本不按周礼行事,也不认可周礼那一套服饰等级。年轻的孔子,在人生中遭遇了第一次自尊心打击。但他只能唯唯诺诺而退,连话也不敢回一句。这样侧面反映了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气焰滔天。

在孔子自尊心受到打击的时候,来自另一个阶级的人给他伸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橄榄枝。同一年,三桓之一的孟孙氏家主孟釐子得了重病快死了,在他卧在病榻上,对他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孟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斗争失败才到鲁国来。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可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到他的另一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走路时顺着墙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他弟弟南宫敬叔果然到孔子跟前学礼。这一年,季孙氏家主季武子也死了,他儿子季平子继位。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三桓家臣阳虎眼高于顶粗俗无礼一点也不把孔子眼里的态度,和旧贵族三桓家主孟釐子亲自告诫自己儿子要以孔子为师学礼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每个人都年轻过,人年轻的时候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孔子在十七岁这一年经历的这几件事,肯定让他对“礼崩乐坏”这个事实有了切肤之痛的体验。孟釐子伸过来的橄榄枝,我想也让他坚定了恢复周礼的理想,乃至以此作为毕生信念。

(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