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解析书籍读后感(情绪如何产生的解读)

情绪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所关心的所有的问题都有他们的影子。情绪可以救人一命,但同时又极富破坏性,他会引导我们以现实、恰当的方式做事,但有时也会让我们做错事而后悔莫及。在《情绪的解析》一书中,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情绪的产生以及改变情绪的方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改善自己的情感生活。

通过研究人们面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分离出这些看似相同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人的情绪时,最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模仿这个人的面部表情,通过自己对表情的认知来判断别人的情绪。

情绪的解析书籍读后感(情绪如何产生的解读)

愤怒是最危险的情绪,当愤怒失去控制影响到个人生活的时候,这种失常状态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各种形式的暴力行为。如何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拉扎勒斯的方法也就是说,把激怒我们的人和他们做的事分开对待。我们要试着了解这个人为什么要招惹我们,体会他的感受,集中思考是什么使他生气。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告诉他我们的不满。而我们的愤怒是指向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假如我们能够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不会再想伤害这个人,而希望帮助他走出阴影。也许有些人并不情愿得到这样的帮助,比如喜欢以大欺小的人就希望统治别人,残忍的人要在伤害他人中得到乐趣,对于这种人而言,只有对人不对事的愤怒才能制止他们。同时还要记住一点,要考虑他人的不满,但不要在气头上解决问题,

悲伤和痛苦也是人类所共有的情绪,有很多词语可以描述悲伤的情绪:心乱如麻,失望,灰心丧气,忧郁,沮丧,绝望,伤心,无助,等等。同时悲伤是一种较为持久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抗议性痛苦后,通常会出现一个听天由命的悲伤阶段,这时当事人会感到彻底的无助。之后,再一次出现抗议性痛苦,试图抚平这种失落,接着又是悲伤,然后再是痛苦,如此循环往复,当情绪温和适中的时候,他们可能只持续几秒钟,或者几分钟,而后才会产生其他的情绪。在生活中你要学会到认识自己悲伤的情绪,以及情绪的反应方式尽可能减少可能出现的误传或者误解。同时我们也要认识他人的悲伤,但是,了解他人的情绪,并不等于知道该如何行事,你的做法取决于他是谁,基于当事人与自己的关系和所发生的事情提供恰当的安慰。

情绪的解析书籍读后感(情绪如何产生的解读)

我记得在电影《别对我说谎》里,是根据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在撒谎。虽然我们不敢相信,但这是合理的。因为情感上没有文化差异。不同的情绪确实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同样的情绪下,同样的肌肉也参与了同样的表达。一个人假装悲伤或高兴,然后,他会故意强调他的表现,所以面部表情会僵硬和不自然。任何了解情绪的人都能很容易地察觉到别人是否在撒谎。这也许就是原因。现在我们可能知道什么样的表情代表什么样的情绪,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分析这些情绪。我们过去常常忽视周围人的情绪变化,这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糟甚至破裂。现在我们应该了解周围人的情绪,知道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知道如何解除这些情绪带来的不快。就像你身边的朋友变得沮丧一样,你怎么能安慰她呢?这只是一个在黑暗中的胡言乱语,还是为了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的答案自然是后者。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有相同的经历,如果我们心情低落,那么我们会选择沉默,而不是没完没了的无关“安慰”的话,因为那样我们会觉得无聊。从自己和别人身上,你不想要的东西不会应用到别人身上。那我们怎么做呢?首先要学会观察自己说的话,从别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绪波动中找出关键点,从关键点入手,找出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然后把自己放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如何表现。最后,我们才能真正关心他,安慰他。同时,当别人情绪不稳定时,我们也应该稳定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卷入别人的激烈情绪中。正如诸葛亮所说:“淡泊致志,宁静致远。”。这也是一种做人的状态,就是保持内心的平衡。如果一个人经常因为别人情绪的浮动而改变主意,他就不会快乐。因为幸福是由你自己定义的,你感觉不到别人的幸福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说:“痛苦让你觉得苦恼的,只是因为你惧怕它、责怪它;痛苦会紧追你不舍,是因为你想逃离它。所以,你不可逃避,不可责怪,不可惧怕。你自己知道,在心的深处完全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魔术、一种力量和一个幸福,它就叫爱。因此,去爱痛苦吧。不要违逆痛苦,不要逃避痛苦,去品尝痛苦深处的甜美吧。”要记住,其实情绪本身并无是非、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和功能。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否定自己情绪的存在,而且会给它一个适当的空间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情绪。只要我们能成为情绪的主人,不是完全让它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可以善用情绪的价值和功能。在许多情境下,一个人应该泰然接受自己的情绪,把它视为正常。例如,我们不必为了想家而感到羞耻,不必因为害怕某物而感到不安,对触怒你的人生气也没有什么不对。这些感觉与情绪都是自然的,应该允许他们适时适地存在,并缓解出来。这远比压抑、否认有益多了,接纳自己内心感受的存在,才能谈及有效管理情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