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萨的代表作(略萨结构现实主义)

“在第三世界、拉丁美洲、秘鲁的作家问自己:在他们的国家里-受困于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盲率高、贫富差距大-做文学是不是还有意义?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给了答案:做文学当然是有意义的,因为文学除了能制造快乐、激发想象力和刺激感官之外,还可以让读者乃至于全体大众对社会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P17小说理论)

略萨的代表作(略萨结构现实主义)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1994年塞万提斯奖。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略萨的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美文学爆炸主将,魔幻现实主义流派掌舵人。他的文字像喜剧一样不挑人,文字摩擦之间又有爽文的错觉。一个执行僵化的上尉,和一段夸张的命令,一次对抗生死和对错的是非题。潘德雷昂上尉好像做错了,好像又做对了。

这本小说改编自秘鲁的真实事件,略萨用了大量的电报、文件、读小说时会恍惚这是一个纪录片,可当主人公开始讲话了,又变得滑稽可笑。

略萨的代表作(略萨结构现实主义)

略萨的荒诞幽默中带着悲凉的底色,像周星驰的电影,是从底层视角看到的这则故事这则新闻。主人公的愚钝不化,又有点像鲁迅笔下的那个有病的状态,那种麻木不仁的状态。

明明写的是性,军队最脏的交易,最可笑的道德安全观,偏偏用他的语言组织起来有点可爱,有点可气的漫画感,甚至有几分童话色彩,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霍桑的《羽毛冠》就是这种讽刺方法。

略萨的代表作(略萨结构现实主义)

略萨在嘲讽和笑声中调了一个完美比例,如果他的文字嘲讽过于苛刻,会带着读者跟着他一起诅咒和骂脏话,会有一股义难平的气堵在那里,可是略萨用了喜剧的笑声演绎综合。他又用循环的语句表达思想的僵化,这点和海明威很像,只是海明威的文字从来不幽默。

这样的题材难免会写到性,可是当写到性的时候,他用了一种孩童式的呆板,像一笔一画的临摹状态,点出了那个不受控制的行为,让原本应该偏情色的视角,变成了寓言式的童话。但你坚决不会陷入这是童话的误区,他会用一封封现实的通告、电报把你拉扯回现实,这是成人世界的真实游戏,不仅仅是动物世界的不自觉的自然生态反应。

略萨的代表作(略萨结构现实主义)

略萨用现实题材幽默的表达,呈现出一个呆板体制内的人物形象,而上尉觉醒时,终于开始所谓的“犯错”。很好奇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对比方式写故事。

或许在他的《普林斯顿文学课》中有答案:

除了反映社会结构和城市文明,略萨认为小说是写给群众看的,写给大部分普通人看的。他觉得作为虚构故事的小说,借助的并非只是理智,还有感觉、情绪、直觉和激情,它比纯粹剖析贫穷、剥削、边缘化和社会不公的文章更生动。当群众读者读到小说了解了社会问题,会引发他们的更大共鸣。

略萨的代表作(略萨结构现实主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