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晟陶为什么是顶级hr( 房晟陶首席组织官)

“战略能力”是对高管的普遍、核心要求吗?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有了比较大的迭代。

迭代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来源是过去几年我作为首席组织官的创始人、一号位的经验和体会。这个经验和体会使我在评价高管时增加了经营者(要经常考虑生死问题)、使用者(要使用高管)、初创期公司的视角。我以前的经验中更多是基于HR视角、同侪视角(作为其他高管的同事)、外部顾问视角、高管团队教练、中大型公司及相对成熟公司的视角。

另外一个来源是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打造真高管团队特训营》,我密集地观察、感受了超过50个公司的高管团队。这些公司,大都是处于快速成长期,有一部分甚至是处于初创期和战略探索期。我把这些公司的高管团队统称为 “创业型高管团队”。这些“创业型高管团队”与那些比较成熟的公司的高管团队相比,从观感上非常地不一样。

观感如何不一样?

我来这么表述一下吧:

在《领导梯队/Leadership Pipeline》这本书中,拉姆·查兰将一个人在大型公司的职业发展分为了7个台阶:

1)个人贡献者(管理自我);

2)一线经理(管理他人);

3)部门总监(管理经理人员);

4)事业部副总经理(管理职能部门);

5)事业部总经理(管理事业部);

6)集团高管(管理业务群组);

7)首席执行官。

每上一个台阶(比如从“个人贡献者”到“一线经理”)就是一个转折,所以一共就是七级台阶,六个转折阶段。

以上这个分法,对于比较成熟的大型公司确实比较合理,也相当专业。但是那些“创业型高管团队”的成员,基本都是“四合一”的角色:

既是1)个人贡献者(管理自我);

又是2)一线经理(管理他人);

也是3)部门总监(管理经理人员);

还是4)事业部副总经理(管理职能部门)。

公司规模小一点,1)、2)、3)的成分就多一些。公司规模大一些,2)、3)、4)的成分就多一些。

如果用“战略能力”来衡量和要求这样的“创业型高管团队”的成员,总是感觉不对劲儿,很别扭,甚至有很多误导。如果只从经验的角度来衡量,他们中的很多只是3)部门总监(管理经理人员)的程度,甚至有些人只是2)一线经理(管理他人)程度。不过,他们不折不扣都是高管团队的成员,集体承担着公司级整合战略的责任,而且很多团队做的都不错(从增长、估值、创新等角度)。

这些新的经验、体会、观察和困惑让我不断去反思:

  • 我们应该怎样去要求、引导和评价一个高管?
  • 高管的核心责任是什么?
  • 战略能力是对高管的普遍、核心要求吗?

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我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有了明确的迭代。下面我就用一句话来描述我迭代后的认知:

高管的核心责任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战术突破”;“战略能力”不是对于高管的普遍、核心要求。

房晟陶为什么是顶级hr( 房晟陶首席组织官)

我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进一步阐述一下。

1.“战术”与“战略”是什么关系?

关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有很多理解和定义,没有标准答案,从网上搜索可以找到很多。读者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描述找点感觉:

  • 战略是全局的全境的,是指导战术形成的总体的构思;战术是局部的个体的,是围绕战略思想、地区环境制定的有效的方法,是战略思想的特殊体现。
  • 战略针对全局问题,战术针对局部问题;战略针对长期问题,战术针对短期问题。
  • 战术是战略的过程,即执行战略的方法。
  • 在理论上,战术研究战斗的规律、特点和内容;研究部队的战斗素质和战斗能力。
  • 战术包括经常了解情况,定下决心和向部署下达任务;计划和准备战斗;实施战斗行动;指挥部队和分队;保障战斗行动。

2.“战术突破”是不是就是“结果导向”?

不是。“战术突破”不是指一般的“结果导向”。每个层次的人员都需要“结果导向”。

但对于高管来说,核心是要能够取得能够贡献于战略、甚至是扩展了战略腾挪空间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才是“战术突破”级的。

有的时候,战略很清晰,高管要通过战术实现战略意图。

另外一些时候,战略只是大致清晰,需要通过战术突破来明确。对于大量处于初创期、战略探索期、快速成长期、战略迭代期、战略重构期的公司来说,尤其需要“战术突破”的能力来找到新的战略。

这样的“战术突破”不是简单的“结果导向”。

3.为什么强调“战术”而不是“战略”?

尽管有一些高管善于看到全局,也善于与一号位进行战略共谋,但是在行动上,每个高管相对于一号位来说都是局部的(部门/职能)。任何高管个人都很难直接作用于整体的战略,只能在局部作出贡献。

“战术”非常重要。要求高管有“战术突破”并不是降低了对高管的价值认可。多个高管在局部实现了战术突破,一号位才可能在整体上实现战略整合。没有战术上的突破,公司级的整体战略更多是想法,一号位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4.为什么用“突破”这个词?

突破就意味着不能只是简单的维护改进。“突破”意味着高管要去克服资源条件的局限,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

另外,要想取得突破,也意味着要承受一些风险和失败。所以没有点创业精神是取得不了突破的。

所以“突破”这个词,体现了对于高管的能量要求和企业家精神要求。

5.为什么说“战术突破”必须是在“正确的方向”上?

如果不在“正确的方向”上,就可能会取得“错误的胜利”。比如,有一些高管首先是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工作,而不是首先是为公司的发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取得一些不错的结果,对于公司的价值有限的。

为了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战术突破,高管必须要有方向感,并善于主动设立所辖领域的战术目标,主动与一号位对齐,与其他高管对齐。

在理解公司、一号位的大方向方面,高管还要对于大方向中的模糊性、变化性有合理期望,而不是过分要求“详细的指令”。如果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样”是合理的话,那么“君在内,将也无法事事得到明确指示”也是正常的。

6.“战术突破”是不是就是“打胜仗”?

“战术突破”不一定都是外部的突破,也可以偏内部战术突破。比如,实现核心业务流程的拉通也是一个战术突破;迭代一个管理系统也是个战术突破。

“战术突破”包括了“打胜仗”但不只是“打胜仗”。用“打胜仗”去要求和引导所有高管会有一个可能的误导:没有人愿意做中后台和中长期的工作,更愿意做那种可以迅速看到结果的前台工作。

另外,“打胜仗”容易让人只想到“冲冲杀杀”这种工作方式。实际上,战术突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有的高管善于强力执行(结硬寨,打呆仗);有的高管善于快速试错和创新;有的高管善于横向拉通;有的高管善于激发他人;有的高管敢于不平衡使用资源;有的高管敢于接受非议、耐受孤独、推动组织变革;有的高管善于守住一个山头。

7.那么,“战略能力”是不是就没那么重要了呢?

强调“战术突破”并不是要否定“战略能力”的重要性。确实有部分高管在“战略能力”上有一定天赋,比如善于看到全局、善于结构性表达、善于与一号位共谋。

但是,高管团队很难每个人都是这样,也没必要每个人都这样,尤其对于“创业型高管团队”(想要吸引一些高量级的人才也不是容易做到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战略能力”是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代偿的:高管团队里面有两三个人,甚至就是一号位一个人战略能力比较强,其他成员的战略能力弱一些是可以被代偿的。

但是,战术能力很难被代偿。你无法带兵打仗,难道要其他高管去代替你去指挥吗?你不善于激励他人,别人怎么给你补位?

房晟陶为什么是顶级hr( 房晟陶首席组织官)

另外,如果一个高管不能取得战术突破,则他/她很难获得其他高管的信任,在高管团队中很难有真正的一席之地。你想想,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能取得战术突破,你会相信他/她的战略能力吗?应该说,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战术能力”也是通向“战略能力”的必经之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部分人所理解的“战略能力”,实际上是“系统化思考 + 结构性表达 + 缜密工作计划”。这些就是“战略能力”吗?这些还远远不是。很多经过大公司训练的人都有这些能力,但他们不一定具有“战略能力”。要想具有战略能力,还得加上环境及市场洞察、商业敏锐、危机感及对成功的渴望、坚定的意志、良好的运气等等重要的要素。

我不是反对任用那种具有“系统化思考+结构性表达+缜密工作计划”能力的高管。这些能力很有价值。但是,在任用这样的高管的时候,也要注意用“战术突破”来衡量、引导。这样做可以避免误用一些善于纸上谈兵的人。

8.“战术突破”是不是更适合中小公司的高管?公司变大了是不是就更需要“战略能力”了?

如果公司变得非常大,已经是有很多事业部/子公司的集团化公司,则公司高管确实都得需要“战略能力”,因为这些高管本质上都是“一号位”了。“战略能力”是对一号位的普遍、基本的要求,这点我不能否认。

如果公司只是规模、地域的变大(还只是一个业务领域),则“战术突破”这个要求还可以长期适用。

很多人所说公司变大更需要“战略能力”,实际上说的是更需要“看到全局/森林、理解复杂系统的能力”。

高管如果缺乏了“看到全局/森林、理解复杂系统的能力”,确实就很难找到实现“战术突破”的点位。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可能“盲动”,取得一些“错误的胜利”。当然,经历了几次受到严厉批评之后,很多人就索性“不动”了。于是,“元老”逐渐变成了“养老”。

但“看到全局/森林、理解复杂系统的能力”还不能等同于“战略能力”。所以说公司变大了对于“看到全局/森林、理解复杂系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是准确的,但说公司变大就更需要“战略能力”这个说法就不准确了。

更重要的是,即使一个高管看到了全局/森林,理解了复杂系统,接下来要怎么干?

就是要“在关键点上取得战术突破”!

换句话说,在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取得的“战术突破”的类型、关键点是不一样的,要取得“战术突破”这个要求是相对普遍的。

9.“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战术突破”能适用于一号位吗?

也可以适用。一号位长期不能在一号位的领域取得“战术突破”,也会大大影响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是一号位的创业精神衰退的体现。

一号位还有一号位的领域吗?有。比如,获取资源、改善高管团队的氛围、引入专业方法论,等等。这些事情,如果一号位不亲自上阵,是很难实现的。

10.那究竟什么是“战略能力”?有没有“战略能力”这回事?

如果非得让我来定义的话,我会用下面这个图来说明。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战略包括了业务战略、使命愿景、组织策略、价值观这四个重要支柱,以及这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席组织官称之为“整合战略”。

这个“整合战略”的责任人就是一号位。全公司也只能有一号位负责得了这个“整合战略”。可以说,这个“整合战略”就是一号位最关键的“战术领域”。即使其他高管能取得很多战术突破,如果一号位在“战略”这个事情上不能起到整合作用,则其他高管再有战术突破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越做越累。

所谓的“战略能力”,对于一号位来说,就是不断整合、迭代这四者及四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对于一般高管来说,这个能力并不是普遍、核心要求。当然,他们需要有“理解力”,不然很难把握正确的方向。

这个整合战略也是高管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战术突破”中“正确的方向”的来源。

房晟陶为什么是顶级hr( 房晟陶首席组织官)

以上我就用问答的方式简单阐述了本文的核心观点:高管的核心责任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战术突破”;“战略能力”不是对于高管的普遍、核心要求。

这样的认知迭代会带来很多行为改变,比如对于一号位如何评价任用高管、对于高管如何自我定位、对于高管如何评价其他高管,等等。

最后,再留下几个问题供读者去思考:

1)如果你本身就是高管团队的一员的话,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是否在所辖领域取得了战术突破?

2)观察、衡量一下你所了解的高管,哪些高管善于“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战术突破”?为什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