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恋亚文化是啥?虐恋亚文化读本书评

性虐恋简称BDSM,主要包含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绑缚和调教,首字母的简称是B和D;第二个领域是施虐和受虐,是我们熟知的S和M(性虐恋亚文化和施虐受虐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第三个领域是支配和臣服,简称是D和S。

性虐恋指的是通过精神或者肉体产生的痛感来实现快感的过程,作为一种亚文化,为什么有人会热衷于性虐恋呢?

一、权力关系and亲密关系

李银河在《虐恋亚文化》中指出,性虐恋需要满足至少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虐恋的完全自愿性,无论是施虐者还是受虐者都是自愿的,并且施虐者要关注受虐者的感受。

第二个条件是角色分配和内容讨论,也就是说双方会提前商量好剧本。

虐恋亚文化是啥?虐恋亚文化读本书评

性虐恋的这两个必要条件表明了,很多我们称为性虐恋的行为实际上不是性虐恋,而是借助性虐恋达到其他未知的目的。

第一种伪性虐恋是追求爱的“隐蔽途径”,是通过性虐恋这种绝对的权力从属关系来达到被爱的目的。

在这种类型中的性虐恋关系的权力分析中,受虐者才是权力关系的主导者,这样的理解是反直觉的,需要我们站在受虐者的逻辑才能理解。

受虐者做出彻底的屈服是为了获得权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受虐者是以自身为筹码,通过交出自己来获得对方的关注和爱。

虐恋亚文化是啥?虐恋亚文化读本书评

性虐恋关系是一种绝对的从属关系,它非常的紧密,就像鲍温提出的母子之间的“共生“理论,这种伪虐恋本质是受虐者渴望爱。

之所以受虐者会形成这种心态,必定离不开畸形的童年环境。

童年被父母过度忽视的孩子会缺失爱,成年后会渴望与他人共生,感受绝对的亲密,而绝对的亲密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完全的控制与被控制。

童年在父母的责骂中长大的孩子会误认为“爱离不开虐待”,他们会走向强迫性重复。

就像童年被父亲打的女生长大之后,会无意识地向伴侣表达你可以打我,你可以虐待我的观念,这种观念其实不是为了重复童年的悲剧。

表面引诱对方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实际上是为了对方和父亲做出不一样的行为。

虐恋亚文化是啥?虐恋亚文化读本书评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受虐者,受虐者会不断强调“求你虐待我”,但是他内心的希望是:你不要虐待我,你要爱我。

生活中有很多喜欢SM的人都离不开一些特定的情感特质,比如抑郁、孤独、缺爱。对于这部分人,性虐恋行为只是他们追求爱的不健康的一种方式,他们并没有从性虐恋中得到快感。

二、文化构建环境

第一项内容中主要讲述的是受虐者的心态,这一点将要分析施虐者心态。在这一点中,也是一种伪虐恋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绝大多数现象都是伪虐恋关系。

弗洛伊德虽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但是他恶臭的女性观被大多数心理学家批判。

我们在提性虐恋时,离不开文化背景。

性虐恋的文化背景是男权主义,女性是缺乏力量的、顺从的、懦弱的,男性则是充满攻击性的,弗洛伊德认为女性具有受虐天性,这一点心理学家霍妮予以了严重的批评。

霍妮持有的观点是文化建构理论,也就是说性虐恋是男权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这一点是可以证实的。

虐恋亚文化是啥?虐恋亚文化读本书评

在色情产业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乐于被强奸的,生活中发生的强奸行为大部分都是男性做出的,可以从中看出男权文化色彩。

这是施虐者形成的文化背景,接下来是形成虐恋关系的个人背景,光有施虐者是无法成立的,还需要受虐者的配合。

2019年互联网沸沸腾腾的北大学生牟林瀚pua包丽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伪虐恋事件。


牟林瀚通过使用煤气灯效应,对其女友实施了控制,其女友在牟林瀚的反复操纵和洗脑下,发生了投射性认同,认可了牟林瀚的观点,最终成为了悲剧。

在该事件中,牟林瀚以自杀、称呼包利为妈妈的手段,表面上看他是把自己放在被施虐的位置,但实际上他示弱只是为了操控对方,这印证了第一项内容中的观点。

讨论性虐恋,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虐恋亚文化是啥?虐恋亚文化读本书评

三、真正的性虐恋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真正的性虐恋只能出现在心理健康的两个人身上,这是因为心理健康的人表达内心的心理需求是以直接的方式表达的。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把虐恋当作一种游戏,一种情趣,在双方的共同讨论下完成,虐恋对于他们来说是满足双方的性快感的途径。

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多的挫败感,他们为了解决这些挫败感,发展了非常多的适应不良的防御方式。

性虐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为了表达其他需求的途径,比如爱、控制欲等等。

研究儿童心理的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具有咀嚼手指和咬妈妈的乳头的行为,这是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这种攻击性行为是健康的,是儿童为了确定这个世界、确定妈妈的存在。

虐恋亚文化是啥?虐恋亚文化读本书评

每个人都有攻击性,只不过有些人成年了还是使用原始而落后的防御机制,比如说打人;而另外一些人成年了就升华了攻击性行为,比如说弹钢琴。

性虐恋本身只是小众的通过痛感达到快感的一种途径,如果我们过度解读,就意味着不健康的不是性虐恋,而是我们对于性的态度。

性是开放的,性是否健康取决于使用者是否能够健康地看待性。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性虐恋只是性爱的一种方式,对于不健康的人来说,这是他们达到被爱、控制、被控制的需求的手段。

 

例:大二的时候,上法律课,我们法律老师有个癖好,喜欢提问,提问之前必高声重复一遍问题。有一次正在上《民法通则》,突然老师又提高南音开始提问,所有同学都恐惧地盯着老师,惟恐被喊到,因为老师以提问来代替点名,所以是看着点名册提问的,所以大家都不必低下头。

“一班25号!”老师点道。

一片沉默(张三正在发呆)……

“25号–张三!来了没有?”老师重复道,刷!整个教室的人都看着张三。

“没来!”张三大叫。全班人都愣了!不过很快又开始佩服张三的勇气了。

“怎么没来的?”老师又问。

“他病了!”张三无奈,只得撒谎,全班一阵哄堂大笑。

“你是他宿舍的吗?”对于莫名其妙的大笑,老师也被搞糊涂了。“是的。”面对老师的盘问,张三脸都绿了。

“太不像话了,回去告诉他,让他下午到办公室来找我!”全班同学又是一场大笑。

“啊?!好”张三头皮都开始发麻了,下午找谁替我去挨骂呢?就李四吧,唉,又得请那小子吃一顿了。

张三正在为逃过一个问题而庆幸,老师又补充道:“那这个问题你替他回答吧?”

“啊!?”张三极不情愿地站起来,郁闷之情可想而知,教室里已经有人笑痛肚子了。

“老师,能不能重复一下您问的问题?”

“啊!!这个问题我已经重复了三遍了,你怎么上课的?”“不好意思,我没听清!”张三额头上已经有汗珠了。

“那好,我再重复一遍……”

“我,报告老师,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张三想反正是一死,何必

死得那么窝囊呢,于是理直气壮起来。

“那好,下午2:00和张三一起到我办公室来!”所有同学都笑到喷

从此,法律课无一人敢说某某没来。

有的人就是够贱。可能是觉得生活太舒服了,可能是觉得没有什么能够征服他们,可能是觉得生活太平淡而缺少刺激吧。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面的大款,非得自己找点儿罪受,有了罪受的时候又受不了,又盼着早日脱离苦海。

而像张三这样的人自讨苦吃完全是为了哗众取宠,这也是自虐者其中一部分的心理。说到底,一时的想受虐和有目的的想受虐还是其中层次比较浅的,真正的贱人,把受虐当作一种快乐。这群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群体,虐恋群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SM。

对虐恋的研究,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女士是专家。她在自己的著作《虐恋亚文化》中谈到:“虐恋”这个词英文为sadomasochism,有时又简写为 SM、S-M、S/M或 S&M,最早于1836年出现于法国的字典,到19世纪80年代才传播到德国的。虐恋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一种将快感与痛感联系在一起的性活动,或者说是一种通过痛感获得快感的性活动。必须加以说明的是,所谓痛感有两个内涵,其一是肉体痛苦(如鞭打导致的痛感);其二是精神的痛苦(如统治与服从关系中的羞辱所导致的痛苦感觉)。如果对他人施加痛苦可以导致自身的性兴奋,那就属于施虐倾向范畴; 如果接受痛苦可以导致自身的性兴奋,那就属于受虐倾向范畴。虐恋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统治与屈从关系和导致心理与肉体痛苦的行为。虐恋活动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是鞭打和捆绑。因此有人又将虐恋活动概括为 D&B(displine and bondage) 或简写为DBSM。

瑞克(Theodor Reik) 为虐恋下过一个形象的定义“一位威尼斯智者说: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只要女人既能令他快乐又能令他不快乐,他就是个年轻人;如果女人只能令他快乐,他就是一个中年人;

论贱如果女人既不能令他快乐又不能令他不快乐,他就是一个老年人。现在我们不论年龄,有受虐倾向的人属于哪一类?他是一个只有令他不快乐才能令他快乐的人。”(Reik,339)高度概括地说,虐恋倾向是快感与痛感的结合。

痛感和快感本来就很难统一,但是没有痛感就没有快感让人感到就有点特别了。这类贱人贱的程度也超乎常人的想像,很多人对自己身体和灵魂的摧残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因为越贱的事情,越给他们带来快感。这可谓是见过贱的,没见过这么贱的。当然,你不能说他们变态,只能说,他们很特别,特别的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