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文集书籍精彩片段摘抄及赏析(三毛文集读后感)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

看到上面的这句话心里有没有突然澎湃一下的感觉呢?我有。因为就是这句话开启了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也是这句话开启了我对三毛一生的关注。

《三毛文集》从看第一遍的不是太懂,到看第二遍,第三遍被深深吸引,我感觉这是我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颇有那种“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的意味。现在回想这本书,好像也给我现在的性格,生活,爱情埋下了萌芽。从那时起我才有了,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对悲欢离合的不愤。

我的童年,青少年,直到18岁以前,一直都是在淮河边上的农村度过的,平时除了能从老师口中知道一些外面的新鲜事物外,其他的只能靠课外读物了,那时候手机这种稀罕物件可能一个村庄都未必能有一个,万元户家里才能安得起固定电话,一般相隔两地的人还是要靠邮寄书信相互联络的,记得上学时还得学习书信的书写格式,哪像现在孩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手机,电脑,iPad。现在拉个孩子你让他发个微信他会,让他正规写个信,贴个邮票他可能就傻眼了。

上初中的时候,姐姐为了补贴家里已经早早的外出打工了,基本一年回来一次,有一年回来的时候,就给我带了两本书《三毛文集》《鲁迅文集》,鲁迅的文章当时是不太看得懂得,家国情怀也并没有那么深刻。倒是这本《三毛文集》吸引我读了好多遍,起初看到三毛,我还以为是电视剧《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所以感兴趣。直到看了内容以后才知道此三毛非彼三毛,这是个台湾女作家,不过书的内容却带领我来到了三毛的世界。

三毛文集书籍精彩片段摘抄及赏析(三毛文集读后感)

整本书摘录了三毛在台湾跟家人的生活,去西班牙留学认识荷西,回到台湾准备结婚而未能结,再次远赴西班牙与荷西重逢,到与荷西结婚,然后定居撒哈拉沙漠,荷西意外身亡,悲痛欲绝独自回到台湾生活中的内容。看完了整个书就像是看了三毛的自传,笔调轻盈,简单而不浮夸,阅读的过程会随着三毛的思想变化而变化,随着她的喜怒哀乐时而笑,时而悲。感觉她内心单纯的像个小孩子,时而调皮的像个机灵鬼,时而懂事的像个小大人,情绪变化毫不遮掩,是那种大大咧咧的纯粹。她总是能用简单的文字,轻描淡写的叙述着重要的事情,在乎的人,包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的荷西。

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最关注的,最吸引我的就是他跟荷西的相识,相恋,相许。尽管荷西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爱一直是我所向往的。这个西班牙小伙我发自内心的喜欢。在第一次跟三毛表明爱意被拒以后,依然等了这个比自己大了8岁的女人6年是了不起的,至少比当下社会的速食男女来说,我是更喜欢荷西的。文中记录了在三毛即将举行婚礼之前,德国未婚夫突然猝死以后,他毅然决然回到西班牙,他与荷西在大雪纷飞的街道上,昏黄的路灯下见面的场景,各种的悲喜交集,各种的无以言表,依然历历在目。

再到他们去到沙哈拉沙漠,公证结婚,在那里定居,然后如何一步一步解决住的问题,水的问题,生活的问题,艰苦朴素又妙趣横生,把每一件小事都活成了诗,每一个片段都过成了画,这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我想可能也是三毛最开心的时光,要不然也不会留下如诗画般有趣的沙漠生活。

命运总是那么爱捉弄人,荷西的工作是与潜水有关的,在一次下水的过程中,不幸降临了,荷西发生意外去世了,这对三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她是如此的爱荷西,在荷西离开的一段时间里,三毛无数次的想要陪荷西一起离开。特别是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有种呼吸不过来的感觉,好像三毛是我的朋友,就在我的眼前,她是如此的可怜,憔悴,命运是如此的不公。我完全被带入了三毛的生活里,看着她与荷西快乐的生活突然变得一片黑暗,无限寂静,静的可怕,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

再到后来三毛的身体变差,父母过来照顾,再到后来回到台湾生活,慢慢的能感觉到三毛虽然还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荷西,但是也更多的记录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父母的关爱。有一个片段是说她在出门买东西等红灯时,脑海里想起了母亲对她的交代,“在国外要靠路的哪边走,在国内要靠哪边”,眼泪不自觉的就流了下来。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片段我觉得应该是她对母爱的理解吧。

这么一个让人看故事就想要爱怜,保护的女人,最终却走上了自杀的道路,难免也是有些唏嘘,但是对三毛来说可能也是一种解脱吧。

对我而言,已经正式工作这么久了,也离开农村生活七八年了,每每想起这本书还是会忍不住翻看翻看,每次也都会有些不同的感悟。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压力,再静下来看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是遇到一本心仪的书还是会阅读一番,品味些许。

三毛文集书籍精彩片段摘抄及赏析(三毛文集读后感)

三毛简介:

三毛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文集书籍精彩片段摘抄及赏析(三毛文集读后感)

·《哭泣的骆驼》

·《闹学记》

·《倾城》·

《撒哈拉的故事》·

《随想》·

《万水千山走遍》·

《温柔的夜》·

《谈心》·

《我的宝贝》·

《雨季不再来》·

《梦里花落知多少》·

《送你一匹马》·

《背影》·

《稻草人手记》·

《高原的百合花: 玻利维亚记行》·

《赴欧旅途见闻录》·

《西北民歌大师王洛宾》

三毛文集书籍精彩片段摘抄及赏析(三毛文集读后感)

哭泣的骆驼

内容简介:

在《哭泣的骆驼》中,三毛依然恋恋着墨沙漠生活周遭的人与事,《收魂记》、《搭车客》、《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等篇,情趣盎然;《沙巴军曹》与《哑奴》所刻画的主角,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压轴的《哭泣的骆驼》,以游击战事为背景,细细铺写一对沙漠情鸳的生死盟,竟犹如史诗般的磅礴。三毛为读者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欲罢不能的文学世界。

正文

尘缘 ——重新的父亲节(代序) 收魂记 沙巴军曹 搭车客 哭泣的骆驼(1) 哭泣的骆驼(2) 逍遥七岛游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胡子与我 哑 奴

尘缘节 ——重新的父亲(代序)

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

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

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我呢,就学周梦蝶摆地摊似的将这些书刊、报纸和包裹、信件,分门别类的放放好,自己围在中间做大富翁状。

以后的一星期,听说三毛回家了,近邻都来探看,只见院门深锁,窗帘紧闭,叫人不应,都以为这三毛跑城里疯去了,怎会想到,此人正在小房间里坐拥新书城,废寝忘食,狂啃精神粮食,已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几度东方发白,日落星沉,新书看得头昏眼花,赞叹激赏,这才轻轻拿起没有重量的《稻草人手记》翻了一翻。

书中唯一三个荷西看得懂的西班牙文字,倒在最后一个字上硬给拿吃掉了个O字。稻草人只管守麦田,送人的礼倒没看好,也可能是排印先生不喜荷西血型,开的小玩笑。

看他软软的那个怪样子,这个扎草人的母亲实是没有什么喜悦可言,这心情就如远游回家来,突然发觉后院又长了一大丛野草似的触目惊心。

这一阵东奔西跑,台湾的连络就断了,别人捉不到我,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蓦一回首,灯火下,又是一本新书,方觉时光无情,新书催人老。

母亲信中又哀哀的来问,下本书是要叫什么,《寂地》刊出来了,沙漠故事告一段落,要叫《哑奴》还是叫《哭泣的骆驼》;又说,这么高兴的事情,怎么也不操点心,尽往家人身上推,万一代做了主,定了书名,二小姐不同意,还会写信回来发脾气,做父母的实在为难极了。

看信倒是笑了起来,可怜的父亲母亲,出书一向不是三毛的事,她只管写。写了自己亦不再看,不存,不管,什么盗印不盗印的事,来说了三次,回信里都忘了提。

书,本来是为父母出的,既然说那是高兴的事,那么请他们全权代享这份喜悦吧。我个人,本来人在天涯,不知不觉,去年回台方才发觉不对,上街走路都抬不起头来,丢人丢大了,就怕人提三毛的名字。

其实,认真下决心写故事,还是结了婚以后的事没想到,这么耐不住久坐的人,还居然一直写了下去。

前住在马德里,当时亦是替国内一家杂志写文,一个月凑个两三千字,着实叫苦连天。大城市的生活,五光十色,加上同住的三个女孩子又都是玩家,虽说国籍不同,性情相异,疯起来却十分合作,各有花招。平日我教英文,她们上班,周末星期,却是从来没有十二点以前回家的事。

说是糜烂的生活吧,倒也不见得,不过是逛逛学生区,旧货市场,上上小馆子,跳跳不交际的舞。我又多了一个单人节目,借了别人机车,深夜里飞驰空旷大街,将自己假想成史提夫麦昆演第三集中营大逃亡。

去沙漠前一日,还结伙出游不归,三更半夜疯得披头散发回来,四个女孩又在公寓内笑闹了半天,着实累够了,才上床睡觉。

第二日,上班的走了,理了行李,丢了一封信,附上房租,写着:“走了,结婚去也,珍重不再见!”

不声不响,突然收山远去,倒引出另外三个执迷不悟的人愕然的眼泪来。

做个都市单身女子,在我这方面,问心无愧,甚而可以说,活得够本,没有浪费青春,这完全要看个人主观的解释如何。

疯是疯玩,心里还是雪亮的,机车再骑下去,撞死自己倒是替家庭除害,应该做“笑丧”,可是家中白发人跟黑发人想法有异,何忍叫生者哀哭终日。这一念之间,悬崖勒马,结婚安定,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结婚,小半是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为了父母,至于我自己,本可以一辈子光棍下去,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谈成败,论英雄。

结果,还是收了,至今没有想通过当时如何下的决心。结了婚,父母喜得又哭又笑,总算放下一桩天大的心事。他们放心,我就得给日子好好的过下去。

小时候看童话故事,结尾总是千篇一律——公主和王子结了婚,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童话不会骗小孩子,结过婚的人,都是没有后来如何如何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都没有后来的故事。我一直怕结婚,实是多少受了童话的影响。

安定了,守着一个家,一个叫荷西的人,命运交响曲突然出现了休止符,虽然无声胜有声,心中的一丝怅然,仍是淡淡的挥之下去。

父亲母亲一生吃尽我的苦头,深知荷西亦不会有好日子过,来信千叮咛万恳求,总是再三的开导,要知足,要平凡,要感恩,要知情,结了婚的人,不可再任性强求。看信仍是笑。早说过,收了就是收了,不会再兴风作浪,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父母不相信女儿真有那么正,就硬是做给他们看看。

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父母亲大乐,发觉女儿女婿相处融洽,真比中了特奖还欢喜。看他们来信喜得那个样子,不忍不写,又去报告了一篇《结婚记》,他们仍然不满足,一直要女儿再写再写,于是,就因为父母不断的鼓励,一个灰姑娘,结了婚,仍有了后来的故事。

婚后三年,荷西疼爱有加不减,灰姑娘出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出了《稻草人手记》,译了二十集《小娃娃》。《雨季不再来》是以前的事,不能记在这笔帐上,下月再出《哭泣的骆驼》,中篇《五月花》已在奈及利亚完稿试投联副,尚无消息。下一篇短篇又要动手。总之,这上面写的,仍是向父母报帐,自己没有什么喜悦,请他们再代乐一次吧。看过几次小小的书评,说三毛是作家,有说好,有说坏,看了都很感激,也觉有趣,别人眼里的自己,形形色色,竟是那个样子,陌生得一如这个名字。

这辈子是去年回台才被人改名三毛的,被叫了都不知道回头,不知是在叫我。

书评怎么写,都接客观存在,都知感恩,只是“庸俗的三毛热”这个名词,令人看了百思不解。今日加纳利群岛气温二十三度,三毛不冷亦不热,身体虽不太健康,却没有发烧,所以自己是绝对清清楚楚,不热不热。倒是叫三毛的读者“庸俗”,使自己得了一梦,醒来发觉变成了个大号家庭瓶装的可口可乐,怎么也变不回自己来,这心境,只有卡夫卡小说“蜕变”里那个变成一条大软虫的推销员才能了解,吓出一身冷汗,可见是瓶冰冻可乐,三毛自己,是绝对不热的。再说,又见一次有人称三毛“小说家”,实是令人十分难堪,说是说了一些小事,家也白手成了一个,把这两句话凑成“小说家”。仍是重组语病,明明是小学生写作文,却给她戴上大帽子,将来还有长进吗?这帽子一罩,重得连路都走不动,眼也看不清,有害无益。

盲人骑瞎马,走了几步,没有绊倒,以为上了阳关道,沾沾自喜,这是十分可怕而危险的事。

我虽笔下是瞎马行空,心眼却不盲,心亦不花,知道自己的肤浅和幼稚,天赋努力都不可强求,尽其在我,便是心安。

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芥草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

哭着呱呱坠地已是悲哀,成长的过程又比其他三个姐弟来得复杂缓慢,健康情形不好不说,心理亦是极度敏感孤僻。高小那年开始,清晨背个大书包上中正国小,啃书啃到夜间十点才给回家,佣人一天送两顿便当,吃完了去操场跳蹦一下的时间都没,又给叫进去死填,本以为上了初中会有好日子过,没想到明星中学,竞争更大。这番压力辛酸至今回想起来心中仍如铅也似的重,就那么不顾一切的“拒”学了。父母眼见孩子自暴自弃,前途全毁,骂是舍不得骂,那两颗心,可是碎成片片。哪家的孩子不上学,只有自家孩子悄无声息的在家闷着躲着。那一阵,母亲的泪没干过,父亲下班回来,见了我就长叹,我自己呢,觉得成了家庭的耻辱,社会的罪人,几度硬闯天堂,要先进去坐在上帝的右手。少年的我,是这样的倔强刚烈,自己不好受不说,整个家庭都因为这个出轨的孩子,弄得愁云惨雾。

幸亏父母是开明的人,学校不去了,他们自己提起了教育的重担,英文课本不肯念,干脆教她看浅近英文小说;国文不能死背,就念唐诗宋词吧;钢琴老师请来家里教不说,每日练琴,再累的父亲,还是坐在一旁打拍子大声跟着哼,练完了,五块钱奖赏是不会少的。喜欢美术,当时敦煌书局的原文书那么贵,他们还是给买了多少本画册,这样的爱心洗灌,孩子仍是长不整齐,瘦瘦黄黄的脸,十多年来只有童年时不知事的畅笑过,长大后怎么开导,仍是绝对没有好脸色的。在家也许是因为自卑太甚,行为反而成了暴戾乖张,对姐弟绝不友爱,别人一句话,可成战场,可痛哭流涕,可离家出走,可拿刀片自割吓人。那几年,父母的心碎过几次,我没算过,他们大概也算不清了。

这一番又一番风雨,摧得父母心力交瘁,我却干脆远走高飞,连头发也不让父母看见一根,临走之前,小事负气,竟还对母亲说过这样无情的话:“走了一封信也不写回来,当我死了,你们好过几年太平日子。”母亲听了这刺心的话,默默无语,眼泪簌簌的掉,理行装的手可没停过。

真走了,小燕离巢,任凭自己飘飘跌跌,各国乱飞,却没想过,做父母的眼泪,要流到什么时候方有尽头。飘了几年,回家小歇,那时本以为常住台湾,重新做人。飘流过的人,在行为上应该有些长进,没想到又遇感情重创,一次是阴沟里翻船,败得又要寻死。那几个月的日子,不是父母强拉着,总是不会回头了,现在回想起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遗恨,只幸当时还是父母张开手臂,替我挡住了狂风暴雨。

过了一年,再见所爱的人一捶一捶钉入棺木,当时神智不清,只记得钉棺的声音刺得心里血肉模糊,尖叫狂哭,不知身在何处,黑暗中,又是父亲紧紧抱着,喊着自己的小名,哭是哭疯了,耳边却是父亲坚强的声音,一再的说:“不要怕,还有爹爹在,孩子,还有爹爹姆妈在啊!”

又是那两张手臂,在我成年的挫折伤痛里,替我抹去了眼泪,补好了创伤。

台北触景伤情,无法再留,决心再度离家远走。说出来时,正是吃饭的时候,父亲听了一愣,双眼一红,默默放下筷子,快步走开。倒是母亲,毅然决然的说:“出去走走也好,外面的天地,也许可以使你开朗起来。”

就这么又离了家,丢下了父母,半生时光浪掷,竟没有想过,父母的恩情即使不想回报,也不应再一次一次的去伤害他们,成年了的自己,仍然没有给他们带来过欢笑。

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接过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对荷西的责任,写下了几本书,心情踏踏实实,不再去想人生最终的目的,而这做父母的,捧着孩子写的几张纸头,竟又喜得眼睛没有干过,那份感触、安慰,就好似捧着了天国的钥匙一样。这条辛酸血泪的长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怎不叫他们喜极又泣呢。

也是这份尘缘,支持了我写下去的力量,将父母的恩情比着不过是一场尘世的缘份,未免无情,他们看了一定又要大恸一番,却不知“尘世亦是重要的,不是过眼烟云”,孩子今后,就为了这份解不开、挣不脱的缘份,一定好好做人了。孩子在父母眼中胜于自己的生命,父母在孩子的心里,到头来,终也成了爱的负担,过去对他们的伤害,无法补偿,今后的路,总会走得平安踏实,不会再叫他们操心了。

写不写书,并不能证明什么,毕竟保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保真妈妈小民写信来,最后一句叮咛——守身即孝亲——这句话,看了竟是泪出,为什么早两年就没明白过。八月八日父亲节,愿将孩子以后的岁月,尽力安稳度过,这一生的情债,哭债,对父母无法偿还,就将这句诺言,送给父母,做唯一的礼物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