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来这么污(《桃花源记》中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渔人是小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陶公是个厚道人,通篇没有一句评价渔人的话。可草灰蛇线,通过陶公的描写,桃花源中与世无争的恬静生活,鸡犬相闻的宁静安祥,良田桑竹的美丽风景。更为重要的是,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这一切的美好,都反衬了出渔人的卑劣。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桃花源有多美丽,桃花源人有多善良,这个渔人就有多丑恶。
就像一张洁白的画纸,上面却污了一抹黑点。渔人就是这面美丽画纸上的黑点。
点亮这个黑点的,是桃花源人的那句话:不足于外人道也。
这是渔人告辞时,桃花源人诚恳的请求。

《桃花源记》中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你看懂了吗:背信弃义之人

桃花源人自有请求的道理。他们是秦朝时暴乱的避难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乍从战乱纷争民不聊生的动乱之地来到这里,好不容易找到一处落脚之处,由此过了三百多年宁静祥和的生活。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徭役,没有苛捐,也没有杂税,更没有酷吏,生活原本安祥得就如一汪清水。
外面纷乱的世界与他们无关,无论是秦末的暴虐无道,汉初的休养生息,三国的兵荒马乱,或魏晋时的勾心斗角,直至东晋衣冠南渡后的偏安一隅,都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和他们的世界遥遥相望,却两不相干。
这片安宁,却在这个美好的早晨,被一个外来的渔人给打破了。
池水被石子击破,涟漪泛去,搅乱了一池宁静。
初次遇到外人,桃花源人是慌乱的,先是大惊失色,看到渔人孤身一人,且没有恶意,才渐渐平息了自己的惊慌。几百年来温良恭让衣食无忧的安宁生活,给了他们大海般博大的胸怀。面对渔人,他们选择了笑脸相迎。
简单的交谈之后,年长者已指使家人拿出了美酒佳肴。问了渔人的来历,他们也把自己的遭遇和盘托出。还好奇地问起了今是何世,当得知世间已是沧海桑田后,各自叹惋不已。
桃花源人感叹的是自己的幸运吧。这片美好的土地,就像善良的母亲,紧紧地把他们包裹在怀里,免去了风霜雪雨,族人得以繁衍生息。
渔人的慨叹,却可能是诧异:世间竟有这样的地方,如同墙上的画里一般的仙境,多年以来竟然没有发现。就像行走在荒山小径中,突然发现了一包珠宝一样。
连续几天,桃花源人倾巢出动,轮流作东,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他,设酒杀鸡作食。
渔人要告辞。
该吃的也吃了,该喝的也喝了。走就走吧,桃花源人唯有一个请求:出去后千万不要给别人说。
渔人或许在酒酣耳热间满口答应了吧。但出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处做了标记,然后直奔太守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官府。
桃花源人是幸运的。太守派人随着渔人去找,却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找到。
善念只在一瞬间,或许渔人无意作恶,但他仍然是小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