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注释)

《孟子·告子上》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用鱼和熊掌的例子生动阐述了生和义的关系,建议大家舍生取义,这个中心思想是非常好的。

小编在这里不是要谈论理念问题,而是对熊掌和鱼这样的例子做一个鞭挞。我们都知道熊掌是一些偷猎者的重要目标,市场上有价无市,究其原因是因为极其珍贵,数量极少。因此熊掌和象牙一样,仍然是偷猎者的重要目标。

之所以偷猎者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取寻找熊,残酷地杀害熊,其实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反复强调熊掌很值钱,熊掌很棒,熊掌很稀少,谁要吃了熊掌就会如何如何显贵。。。这种潜移默化的观念,让我们无意中创造了熊掌这个市场。正所谓“我不杀伯牙,伯牙却因我而死。”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不环保

 

我们想想,我们上学的同学都要背诵这篇课文。反复的在脑海中刻画,熊掌和鱼相比,熊掌很掰啊。而且这种观念会持续整个人生,从而熊就在人类的餐饮史上,就开始危险了。

当然古人没有环保概念,他用熊掌和鱼做对比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现在社会中,资源越来越匮乏,很多动物濒临灭绝,地球不断变暖,是不是我们要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所在的时代环境,对于现有的主流教材再重新进行审阅。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不环保

 

很多课本的更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这是非常好的。比如上图就是08年语文教材中的闰土,下图是18年语文教材中的闰土。且不说两者画图的色调和美工,只是从被捕杀的猎物“獾”的角度来说,08年版花画得特别写实,獾略微露出一丝惊恐和想要作战的模样,会让很多脑洞大开奇葩的人觉得:是人类和动物界的对峙。

18年语文课文的图片中弱化了小动物獾的形象,有意识的收缩了獾在整个画面中的比例跟姿态,从而让人们在大脑中弱化了屠杀小动物的这种看法。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不环保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其实@高考与中考2022想跟大家说的是很多文章都是很多年前的老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是脱颖而出的。而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应当对原来的老作品再次作出评估,因为毕竟这些文章一旦在年轻时代被孩子反复诵读,那么孩子在整个职业人生当中就要长期的受到相关的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