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经典散文(中国名家散文经典)

宋玉

宋玉,不仅仅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是和屈原同时而稍晚的文学家。《史记》中记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后世常以“屈宋”并称。

宋玉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十三篇,其中有些真伪难辨。影响最大的是《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鲁迅评《九辩》“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选一:《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楚襄王”,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个国君,他质问宋玉:“先生的行为难道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吗?为什么士人和百姓都极不称赞你呢?”

“郢”,战国时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

“《下里》、《巴人》”,楚国当时低等的地方俗曲。

“《阳阿》、《薤露》”,比《下里》和《巴人》更高深些的歌曲。

“《阳春》、《白雪》”,比《阳阿》、《薤露》更高深些的歌曲。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音乐中的五音,商音最高,故用“引商”,羽音细腻,故用“刻羽”,徵音流利,故用“流徵”。把五音的特色发挥到极致又使它们互相协调起来,这样的歌曲应是最更深美妙的。

“鲲”,传说中最大的鱼。

“霓”:红色在外,紫色在内,称为“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称为“霓”。

“碣石”,地名,在今河北北戴河附近靠近渤海的地方。

“孟诸”,古时一个大湖,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本篇写的是宋玉遭受楚王左右的谗毁,对楚王自我辩解的情况。

为了回答楚王对自己的怀疑和批评,宋玉用了一些譬喻为自己辩解。

曲高和寡,在篱笆间跳跃的鷃(鹌鹑)不知天地之高;在小水塘中打滚的鲵无法想象江河之大。宋玉用生动的比喻,对比的写法,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称赞的,什么是应该鄙弃的,通过比较来正确评价人和事。

通过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出当时的楚国小人把持朝政,排斥贤能,国势日非,不仅使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忧愤自杀,较为清醒的士大夫也不免遭受迫害的现实。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所编写。全书以崇尚黄老道家为主,兼容其他各家一些主张,所以被后人称为杂家之作。

全书十二纪、八览、六论,包括一百六十个单篇。行文有时显得杂乱,许多篇章有堆砌材料的毛病,有时还可以看到拼凑的痕迹。但《吕氏春秋》保存了很多优秀的古代寓言和历史故事,这些寓言和历史故事,不仅含义深刻,而且文笔优美。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选一:《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吞,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祁黄羊”,晋国的大夫。

“居有间”,过了不久。

“巨子腹吞”,腹吞,人名。巨子,墨家称他们学派中的著名人物为巨子。

本篇是《吕氏春秋.去私篇》的节选,叙述了两个历史故事。

关于晋国祁黄羊等人举贤的事,在《左传》和《韩非子》等书中都有记载,但情节出入较大。因此本篇文章中叙述的事情,非当时政治状况的实录,而只是一种流传的历史故事。它经过人们的加工制作,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和政治设想。

这两个故事,一个讲述举贤任能,一个讲述执法无私,但主旨相同。作者叠用两个主旨相同的故事,使文章回环反复,内容更加充实。

故事先叙后议,最后通过评论点名主旨。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李斯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年轻时,为郡小吏,不甘地位卑贱,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以后,看到楚王没有作为,六国势弱,便西去秦国。在秦国受到丞相吕不韦的赏识,后官至廷尉、丞相。

李斯为秦王筹划国事,备受信任。他建立过一整套法令制度,对政治、经济、文化做过重大的改革。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过程中,李斯起过重要的作用。但秦朝法令苛刻,剥削残酷,加速了灭亡,这与李斯的政治主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李斯为人,贪官好禄,为了谋生保位,不惜“阿顺苟合”,结果落入赵高的圈套,最后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选一:《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吏议逐客”,秦国宗室大臣议定驱逐客卿。

“穆公”,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由余”,晋人,先在西戎任职,后被秦穆公迫使奔秦,用为谋臣,灭十二戎国,扩大土地千余里。

“百里奚”,春秋时虞国的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俘去作女儿(秦穆公夫人)陪嫁的臣仆送给秦国。百里奚因而逃走,被楚国俘获。秦穆公知道他的才干,用了五张黑羊羔皮把他赎回,用为相。

“蹇叔”,岐人,寓居宋国,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以厚礼聘他为上大夫。

“丕豹”,晋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所杀,丕豹投奔到秦。秦穆公任用丕豹为将,攻晋,取晋黄河以西的八个城市。

“公孙支”,字子桑,岐人,先游晋,后归秦,为秦穆公谋臣。

秦穆公采用了由余等人的谋略,征服诸戎之后,周襄王派人送金鼓致贺,承认他为西方诸侯之长。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孝公”,秦孝公,秦穆公第十四代孙。

“商鞅”,姓公孙,名鞅,卫国人,入秦后,秦孝公用为相,受封于商,号曰商君,又称商鞅。他辅佐秦孝公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使秦国成为先进的封建制国家,奠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基础。

“惠王”,秦孝公的儿子,惠文王,秦国称王从他开始。

“张仪”,战国时魏人,秦惠王相,为秦制定“连横”的外交策略,破坏六国的“合纵”,使秦能对六国各个击破,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纵”,合纵,是当时韩、赵、魏、齐、楚、燕六国联合抗秦的一种外交策略。

“昭王”,秦昭襄王,名稷,惠文王子。

“范雎”,魏人,相秦,封应侯,他执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逐步征服邻近的诸侯国。

“穰侯、华阳君”,都是秦昭襄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受到重用,权势倾主。昭王用范雎之计,废黜穰侯,赶走华阳君。

“太阿”,相传是古代最名贵的宝剑,吴国欧冶子、干将所造。

“纤离”,骏马名。

“翠凤之旗”,用翠鸟的羽毛装饰成凤形状的旗子。

“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本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就秦国驱逐客卿一事,上给秦始皇的一封谏书。

秦国不断进攻六国,大势趋向统一。当时六国客秦的人增多。客卿在秦,影响了秦国贵族的权势,恰遇韩人郑国在秦作间谍被发觉。秦国贵族便借此煽动秦始皇驱逐一切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临走,李斯给秦始皇上了这封谏书。秦始皇看后,撤销逐客令,并把李斯追了回来。

这封谏书论述了“一切逐客”的错误,分析了用客与逐客对秦的厉害,是一篇用厉害关系打动秦始皇的政论。

他列举了客卿在秦所起的历史作用,说明用客对秦有利,指出了“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不但不是“跨海内,制诸侯之术”,而且是“藉寇兵而赍盗粮”之事,帮助了敌人,损害了自己。其结果,必然是对秦有害,“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文章围绕着能否“跨海内,制诸侯”这个中心问题来论述,又以秦国的史实和秦王的爱好为例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逐客”的失策。

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说服力强。而且语言明快,笔锋犀利,排比铺张,富有文采。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人,汉初著名辞赋家、政治家。少年时,“通诸子百家之书”。二十余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因善对诏议,深受文帝器重,被提拔至公卿的职位。由于元老重臣的反对,出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又拜为梁怀王太傅,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失职,不久卒,年三十三岁。有《贾长沙集》和《新书》传世。

贾谊是上继楚辞,下开汉赋,中间起桥梁作用的辞赋家。有《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著名,都是屈居长沙时抒发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而写。前者是借凭吊屈原,哀悼自己,在形式和风格上都继承了楚;后者是假托与鸟问答,故作达观,排遣自己,在形式上有转变,是汉赋的先声。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贾谊以政论文成就最大,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他通过这些政论,总结前代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分析当时内外的政治形势,对如何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提出不少的积极主张和建议。

在经济方面,他主张重农抑商,积贮粮食,以培植国本。并建议由国家统一铸钱、煮盐、冶铁,制止地方割据势力和工商业者的非法经营,以巩固发展经济。

在政治方面,主张改革政制法令,加强中央集权,并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和“割地定制”的措施,以削弱藩国势力,巩固国家统一。

在军事方面,极力主张抗击匈奴的侵略,以确保国家的安全。

他的主张和建议,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并大都为西汉皇帝所采纳施行。

贾谊的政论,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内容充实,说理透彻,感情充沛,文采焕发,多为鸿篇巨制,对后世散文影响很大。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选一:《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八荒”,古时以四方及四隅(角)称八荒。“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是当时的四公子,都以养士著名,也是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其中以信陵君抗秦最力。

“宁越”,赵人,周威公曾召聘为师。

“徐尚”,宋人,事迹不详。

“苏秦”,洛阳人,先以连横说秦,不为用,后以合纵说燕、赵六国,为纵约长。

“杜赫”,周人,曾“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

“齐明”,东周臣,后出仕秦、楚、韩三国,与周最、楼缓等人合纵结交。

“周最”,东周君之子,出仕齐。

“乐毅”,魏人,贤明而精通兵法,自魏至燕,燕昭王拜为亚卿,后为上将军,曾率五国军队伐齐,拔七十余城,封于昌国,号昌国君。

“吴起”,卫人,善用兵,初仕秦,后相楚,南平百越,北拒三晋,西击强秦,使楚国威势大振,后为楚贵族诬陷杀害。

“田忌”,齐国大将。

“廉颇”,赵国大将,战功卓著。

“赵奢”,赵国大将,秦伐韩,赵奢率赵军救韩,大破秦军。

“二周”,周朝末年,把周分为东、西二周,东周都巩(今河南巩县),史称东周君,西周都王城(洛阳),史称西周君。西周于公元前256年为秦昭襄王所灭。东周于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所灭。

“敲朴”,刑具。短者为敲,长者为朴。

“蒙恬”,秦时防御匈奴的名将。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依华山作城郭,借黄河作护城河。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陈涉”,又名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雇农出身。秦二世元年秋,陈胜与吴广及农民九百人被征赴渔阳戍守,行经大泽乡,为暴雨所阻,无法按期赶到,按秦法,误期就要杀头,陈胜与吴广遂杀了押送的军官,率领农民起义反秦,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陶朱”,即范蠡,原为越大夫,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至陶,经商致富,自号陶朱公。

“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向陶朱公学致富方法,也成为巨富。

“序八州”,给各国排列次序。古时中国辖分九州,秦据雍州,此外八州为秦以外各国之地。

“七庙”:封建时代,天子的祖庙奉祀七代祖先,因称七庙。宗庙毁灭,即国家灭亡。

“攻守之势异”,以前是守内攻外,后来是处处防守,以民为敌,形势大不一样。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过秦论》选自《新书》,有上中下三篇,论述秦代的兴亡得失及其过错。作者旨在为汉统治者提供历史鉴戒,总结统治经验,名为“过秦”,实为“规汉”。

本篇是上篇,论述了秦国兴亡的主要原因及其过失。文章铺叙了秦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吞并诸侯,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帝国的过程。而这个强大的帝国竟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农民迅速推翻。

贾谊认为秦之所以速亡,是“仁义不施”的结果。他还认为秦在统一之前,是“攻”,采取了守内攻外的正确策略,所以能一统天下;统一以后,“守”,实行了“愚民”、“弱兵”,以民为敌的错误策略,所以失去天下。

文章气势奔放,笔力雄健,铺张渲染,对照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逻辑力强,说服力足。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选二:《论积贮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选自《汉书.食货志》,“疏”是古代臣下上给黄帝的奏议的一种。

“背本而趋末”,背弃本业而奔向末业。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汉初重农抑商。

“狼顾”,狼性胆怯,行走时常反顾,后人用来比喻有后顾之忧。

“请卖爵、子”:指朝廷出卖爵位,百姓出卖子女。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指饥饿得无法忍受,只有把子女交换着充饥,因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

“怀敌附远”:对敌人和远方的人采用怀柔政策,使他们归附朝廷。

“末技”,指工商业。

中国历代经典散文,“曲高和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贾谊生于西汉文、景时代。“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他从“太平盛世”的表面,看出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这篇着重分析、论证了积贮粮食发展农业对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他引用古人积贮粮食的理论和历史,指出“汉之为汉,几四十年,公私之职,犹可哀痛”的危险局面。

其次,他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不积贮充足粮食的大害:假如发生旱灾,“国胡以相恤?”,假如边境有急,“国胡以馈之?”。接着警告,“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从反面论证了积贮充足粮食的重要性。

最后,他又从正面归结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同时,进一步提出“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增加积贮粮食的办法。

文章直抒政见,议论锋利,笔势流畅,说服力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