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

2021年9月27日,光明网官方账号文章《教师要做大自己的格局》

文章谈到教师要做大自己的格局。理由:因为教师的格局太小;格局是有方向性的,有大小之分;格局大小不同的人属于不同的世界,是很难交往的。教师做大自己的格局,主要是精神格局,应该淡泊名利,不要追逐功名、地位和权利,以及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即使“身无半文”“孤独”贫困,也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个人事小,精神格局甚大!一句话,教师应该无欲无求,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但是,文章又要求教师应该通过学习、思考等来做大自己的精神格局,甚至要求达到脱离俗气、超凡脱俗的境界!总之,教师物质上要做是守住清贫,精神要成为格局大富翁!并且指出教师做大自己三种课堂:大自然、医院、殡仪馆。引发教师思考,回扣文章中心。

 

《教师要做大自己的格局》读后有感

 

 

本文对其文章观点不作批判。但是对其中某些观点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一)文章高度集中关注精神格局。强调教师要终身学习,做大自己的格局,提高自己的教育价值观。认为做大自己的格局就是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信仰,提高教育价值。可谓立意高远!

1、这无可厚非,但是人的生活价值,生命价值这个好像忽视了。如果人没有生命价值,那就没有生活价值。没有生活价值,那么怎么有教育价值和精神价值?个体生命的价值都无法体现,怎么谈教育价值和精神价值?

2、格局是什么?格局对事物认知的范围及导致的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人对事物认知的范围决定事物的结局和结果。因此,谈论格局。首先要确定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是人所处社会环境的时空范围。社会环境、社会平台的高低大小决定人们认知事物的范围及水平。具体而言之,就是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取决于家庭环境。而这关键取决于家庭经济生活水平。家庭和家族往往可以为个人搭建更好更高的人生平台。因此,如果脱离了家庭物质经济条件,去谈做大精神格局?这对于大多数普通教师来说,显然是相当困难的!

(二)文章认为格局是有方向性的一个词。它是从上往下看,不是从下往上看。从下往上看,看到的是等级层次、高低贵贱;从上往下看是化解的分别心,从而看到更开阔的空间。

3、文章认为应该是从上往下看,格局大!这样看待事物,就不会有差别,心胸自然就开阔了。内心就释然了。

本文认为,教师的职业范围大多局限于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工作对象多是未成年人,活动范围狭窄,信息闭塞、陈旧;有一些教师日常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读书学习、思考,有意识地去拓展、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了解外部世界;关键是许多普通教师的经济物质生活较低,有些家庭生计问题不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做大自己的精神格局?也许,不得不在工作之外帮助家庭打理其它生计!以补贴家庭开支。(特别说明,不做任何形式家教。)

4、文章已经表明站在高方向性角度,由上往下看,犹如站在高山之巅,俯视芸芸众生,免不了因为距离或者尘埃、烟雾等障碍物遮住了自己的眼光,无法真正观察到底层民众真实生活。这种观察世界的姿态,让许多普通教师感觉犹如佛佗在世,端坐彩云之巅,俯视芸芸众生,曰:众生平等!焉有高低贵贱、贫富分化矣?超凡脱俗。其境界之高,格局之大!世间仅佛陀耶!

5、根据文章逻辑,吾等格局小者,从下往上看,所以有了差别,有了分别心!殊不知,吾辈普通人,长居山野或市井之地,举目四望,层峦叠嶂,非抬头仰视不可也!此等格局,非吾辈之所愿意!吾辈亦有奋发图强,登高远眺,做大自己的格局之理想。然而受身外之物所困,不能也!

然而,文章却主张教师即使“身无半文”,也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个人事小,精神格局甚大!

6、马克思之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基本原理?如此,曾记否,中国先贤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话虽然片面,但不无道理。“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尽然是老师理想的格局?盼望工资维持家庭生活、担心物价上涨,为生计所困扰的普通民众,包括教师,还有多少底气去谈精神格局?物质基础是一切生命精神追求的基础。脱离物质基础,空谈精神格局。岂非空谈!

7、依据文章观点,一方面要求教师即使“身无半文”,哪怕孤独、贫困,也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甚至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却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学习,和树一样成长。否则,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相匹配?只有这样,方能登高远眺,做大自己的格局!请问,树木之需土壤、肥料、水分、空气及呵护等物质条件、精神励志,从何而来?岂能忽视、忽略,避而不谈?

8、据此,是否可以推断,虽然自称教师,但是早就已经达到衣食无忧、生计无虑之格局、可以做而空谈的境界!然而,绝大多数普通教师尚未实现经济宽裕,却要求他们做大自己的精神格局?岂非强人所难!俗话说,如果不考虑别人的自尊心,就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三)文章认为格局有大小之分,不同格局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拥有不同的胸怀,格局大的人,是天空的博大;格局小的人是鸡肠小肚、斤斤计较!但是又谈到与格局大的人相处,会忘记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进行“忘我”的交往,觉得如饮醇酿,感觉舒服、自在。

9、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映物质。格局作为一种精神认知其实是来自于现实物质的在人们思维的反应。格局既然有大小之分,也就直接反映了社会环境的高低优劣差异。这个结论与文章开头提到格局大的人从上往下看,是看不到等级层次、高低贵贱的结论是互相矛盾的!岂非违背初衷?

10、文章认为,格局大的人不值得与格局小的人交往。殊不知,无论何时,格局大的人作为少有之社会精英,在民众中所占之比例永远都是处在最少数!文章的观点很不接地气!脱离群众!

古今中外,凡是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格局大的人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例如孔子有教无类,奠定万世师表之历史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著作,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新编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近代历史伟大人物,无一不是紧密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接地气,开创了历史伟业、、、、、、反之,新鲜有成大事者!

11、文章认为与格局大的人交往,可以忘记对方的身份地位,达到“忘我”的境地,舒服、自在。文章开头指出格局大小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两个世界。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格局大小的人本身就来源于不同的社会层次。这种社会事实,对于格局大的人从上往下看,是看不见的!所以,吾辈只能仰视,从下往上看!

不是看不见,而是格局大的人,“从上往下看,是化解了分别心。从而看到更开阔的空间。”这是否认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社会不同层次!可谓知而不言,故弄玄虚!

 

 

 

(四)文章认为,一个格局大的人,自己受益,不生闲气,不管琐事。心胸要大。个人的事是小,想得开!不让小事占据精神空间。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精神维度,提升自己的认知格局。

12、我们经常教育子女,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帮了家里的事。同样的道理,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给政府添麻烦,不拖国家后腿,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如果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好,甚至变成贫困户、“五保户”,怎么为国家做贡献?于自己于国家均有利,所以个人亦无小事!

13、国事为大,自我为小!家国一体,家国兼得,皆大欢喜,何乐不为?非要来个二选一吗?必要非常时期,例如新冠病毒、中美斗法,全国空前团结,舍得自我,保我中华!家国一体,荣辱与共!民族大义也!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此真正大格局也!务实,非虚谈格局也!

14、再者,难道个人利益不值得追求吗?个人的幸福不值得追求吗?只要处理得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并不冲突,在很多时候完全可以兼而有之!岂不两全其美!

(五)文章认为格局大的人,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断地做大“自我”,脱离各种俗套,超越世界,轻视、不屑于世俗的成功。视金钱如粪土,地位、名声、权力身外之物。自我脱俗、脱离俗气。

15、要求教师修行到超脱世俗、脱离俗气。这样的格局大!岂非凡人能及?如此,无欲无求,无欲则刚,世上惟有出家为佛!心中有佛,心就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然众佛未免人间烟火。莫如佛陀,教化民众、普度众生,终凤凰涅槃,真正超凡脱俗!此人生最大之格局也!遗憾的是,吾辈普通之人,每月算计全家生计,格局小,焉能视金钱如粪土?欲超凡脱俗,恐千万倍之奋力拼搏,其难度岂非比登月更甚?为何?盖古今中外,超凡脱俗终成佛者,仅佛陀一人矣!

16、吾辈亦想超凡脱俗、舍弃一切身外之物。非不想,是不能也!为何?职称、职级、晋级、论文数量级别、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学分、工作量及工作成效、考试成绩、业务评议、考核考评及聘任、、、、、、等等。诸如此类身外之物,烦不胜烦。然而为全家生计及个人格局发展,明知损害身心健康,依然一如既往,别无选择!其动力:一为生计,难免俗套;二为做大个人格局;实践教书育人!岂非空谈格局所能比拟?

(六)文章认为格局高的人谦卑,虚怀若谷。但是往往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

17、这类人要分两种情况,一类是偏执狂。哪怕错误,也要固执己见的种族主义者或者精神病人。人们是很难改变他们的认知,因为他们的社会环境和利益决定了他们的认知立场和角度。请问他们的作用又是什么?

18、第二类是精神格局很高,达到全人类,至少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层次的这种思想巨人!例如孔子、马克思!近代的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的精神格局恐怕是全人类以来最高境界的少数几个。但是他们都是考虑现实问题的,将思想理念与现实问题相互结合,想方设法怎么用思想理念来改造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而非脱离社会实践,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俯视众生,做而空谈格局。只有这种格局高的人,才能定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的人才!

(七)文章提出了做大自己格局的途径:读书学习、思考、淡泊名利、关心国事之外。还要经过三个课堂、三个途径:

第一个课堂是大自然。从自然获得启迪。人与自然相比,如此渺小,生命如此短暂,不能不思考自己的来路和归途,进而寻找存在的意义。

19、文章通过自然发现与觉悟。通过个体与自然的对比把个体放置于大自然之中,个体与大自然的重要性相比,微乎其微。这好像体现一种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观,顺其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敬畏大自然。意在强调人与自然之和谐。这本身没有错。

但是道家追求的无为、无欲、无求,带有一种逍遥、洒脱、超凡脱俗。如果人类无为、无欲、无求,只是顺从自然,那不会有人类的进步,不会有人类的解放!

人是从自然界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的。人之能成为真正的人,就是不断的与自己、与大自然进行斗争,改造自然,从而改造自己,改造人类社会,才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否则人与动物也就没有根本性差别。

文章观点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不科学的!荀子曰,“人定胜天!”虽然夸大了人类的自然改造能力,但是也指出了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质,体现了人类积极上进,追求进步,追求人类幸福的观点!

20、文章提出教师要做大自己的格局,却在这里又要求或者暗示要顺其自然。一方面要求教师追求无为、无欲、无求的这种自然逍遥、洒脱,一方面要求教师追求更大的精神格局。岂不自相矛盾?

(八)第二个课堂是医院。文章提出,健康、快乐平安是福!不要不断的为生活找事做,透支生命,损害健康,追求身外之物。

21、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没错!但是如果说,因为我们老师为生活找事做,透支生命,损害健康,追求没有多少价值的身外之物。这句话是不厚道!

不是教师为生活找事做;他们追求的也不是说没有多少价值的身外之物!

刚好相反。是很多事情压到了老师身上,老师们不做不行!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且很多事情对普通老师来说,不是没有价值。这件事情是涉及到吃饭的身家资本。他们追求的是教书育人,是诲人不倦、敢于奉献、甘于清贫,甚至不求索取,不求回报!收入微薄、生活窘迫。在生活待遇以及健康方面没有得到好的保障和改善,所以才损害健康。他们追求的不是身外之物,恰是养家糊口的基本条件和保障。比如职称、职级、晋级、论文数量级别、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学分、工作量及工作成效、考试成绩、业务评议、考核考评及聘任、、、、、、等等。诸如此类。岂能作身外之物?

22、不过,身外之物,确实还有!

比如说有些并非教育教学活动,不同级别、各种各样的检查汇报!一年到头没完没了。有时忙得喘不过气!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但是有些是政治任务,必须做好!

当然希望像香港一样,不要搞职称,按工作量来发钱,别搞得教师为了职称、级别,搞得焦头烂额了。那么教师才真正的得解放啊!

23、追求物质生活与生命安康。二者兼有,岂非两全其美?当然,这需要强有力的行政、制度作保障。因此,建议制定《教师公务员制度》,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荣誉感、责任感,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九)第三个课堂是火葬场。文章认为世间只有死是公平的,死亡化解了一切执着,什么也带不走。不要再为身外之物劳命伤神,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24、人生最终的地址火葬场。这对富贵高低贵贱都是最公平的,终结了一切。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身外之物通通的,都不值钱了!

这是典型的宿命论。选择事物的产生和终结,否定了事物的过程!实际上否定了世间万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高峰、衰败、以至最终消亡,是一个充满不断发展变化过程,最终走向消亡。这是社会发展规律。如果仅是从它的产生和最终结局来看,那么所有的事物,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走向最终消亡。

但是世间万物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变化,带给人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多彩的人生体验。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这个过程是生命的核心,是最有意义价值的。缺少了这个过程,人生就没有生命价值,没有什么意义了!

25、文章观点是断章取义,甚至虎腹掏心,把最核心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去掉了!人生结局一样,人生过程不一样!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是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充实自己、充实生活,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应该有这个权利去追求。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否则,人生有何意义?

26、罗素说过,生命的结局虽然是荒谬的。但生命的过程可以是美好。每个人在经过四季的同时,都有权去认知世界,感受世界,创造世界。你自己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你自己来构建的。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好好活!那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好好活!那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人生说到最后,简单得只有生死两个字。但由于有了命运的浮沉,由于有了颜色的冷暖,简单的过程才变得跌宕起伏,纷繁复杂!

文章观点给人的一种感觉,认为教师追求精神格局的时候,就不应该在乎人生、享受人生!如此,教师去做苦行僧好了!这是什么逻辑?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

 

 

综上所述,文章格局高,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宏观审视、阐述如何做大格局;文章目标高,要求高,追求精神格局,超凡脱俗,致于及至;文章立意高,指导教师,引领教育,与教师共同成长;文章主张教师放弃追逐权利、功名、声望,视频金钱如粪土,身外之物没多少价值。但是却要求教师追求精神格局,做大自己的格局。文章如若能在认知层面,特别是认知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拓展阐述,则更有说服力!

文章主张教师守住清贫,甚至孤独、贫困。也不要去追求名利、物质!只追求精神格局和教育价值,忽视或淡化生命价值和生活价值。

难道其他行业其他岗位的人,他们就可以追求、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教师就没有这个权利吗!否则,教师的格局就不够大了?如此,教师就应该精神上是富翁,物质上是清贫。否则就不像教师?

邓公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实现的是全民族的富强!当全民都追求富裕生活的时候,为什么教师就不能追求富裕生活?这是没有道理的!

文章认为,格局大的人,胸怀修养,虽“身无半文,却心忧天下”。处乱面不变色、有胆略、格局大、能容忍、不问名利等这种利益格局。

如此格局大之人,又看淡世间万物、无欲无求、超凡脱俗之大才,坐而空谈,脱离现实。纵有满身文韬武略,于国于民又有何用?如此终身学习,学来徒增精神自慰,岂不枉为人生一场乎?

最后,本文认为,遵循并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将物质生活与精神价值统一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从而促进个人的提升,包括公民格局的提高。因此,不仅教师要做大自己的格局,所有具有责任感和进取心的人们,都应该做大自己的格局,为提升自我发展、为社会进步尽微薄之力!

本文拙见!本文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对象!本文或认知偏差,或理解能力所限。若有不妥或侵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1年10月1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