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入木三分有关的历史人物)

鲁迅的作品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杂文,一类是小说。杂文针对敌人,似匕首,似投枪,直刺心脏。小说针对国民,似木铎,拯救灵魂。

在鲁迅的作品中,反语讽刺俯拾皆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连在纪念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中,也不忘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揶揄一番: 也有解散辫子,盘成平的,除下 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寥寥几笔,便将清国留学生的滑稽样勾勒出来。

鲁迅可是狠角儿,骂人毫不留情,塑人入木三分

如果说鲁迅的这一段话还算客气,那么他在杂文中的语言却毫不留情 ,犀利辛辣。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上个世纪30年代,梁实秋曾发表反对革命和革命文艺斗争的言论, 受到左联作家批评,冯乃超称其为资本家的走狗。于是梁实秋辩解称,自己并不知道主子是谁,所以不是走狗。

于是,鲁迅撰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现摘录其中最精彩一段。

在文艺批评中,梁实秋被驳得体无完肤后,便对革命作家陷害中伤。鲁迅在文章最后尖锐指出:他是想“借此助一臂之力,以济文艺批评之穷”,所以,鲁迅又在走狗的前面,给梁实秋加了一个“乏”字。

这样一篇檄文,把梁实秋骂的是狗血喷头,恰似痛打落水狗,使梁实秋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

鲁迅的杂文批判痛下狠手,而在小说中塑造人物,揭露国民劣根性也是一个“狠”字了得。

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有的是突出鲜明的个性,有的是赞美优秀的品质,三是呈现一群人的代表,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境界。而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就属于第三种情况。

比如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20年间的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旧社会苦难悲惨的普通农民形象,他正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的代表。

而小说《孔乙己》则塑造了一个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落伍于时代的落魄文人形象。这在当时也是极具代表性的。

《阿Q正传》里的阿Q则是一个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带普通农民形象。典型的性格就是精神胜利法。

《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胡言乱语的精神病患者形象。

鲁迅在这些小说作品中,既深刻揭露了当时小人物的劣根性,又强烈控诉了造成这些劣根性的封建制度。

鲁迅对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对愚昧的国民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爱之深,责之切。

鲁迅的狠来自他的爱憎分明,他在《自嘲》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 对于无论多么凶恶的敌人,我们都不能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

鲁迅对敌人的狠就是对人民的爱,对人民的狠也是因为对人民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