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讲的是什么(霍乱时期的爱情深度分析)

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夜之后,我的心灵终于找到了归宿,我很高兴地发现,真正宽广无垠的,是生命。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霍爱》

《霍乱时期的爱情》:眷恋世纪之待的幸运,历经沧海桑田的归宿

 

历时近两周断断续续地拜读,终于顺利地读完了这本被誉为写人写爱情写得最好的小说“霍爱”。

周末趁热打铁地又看了原著改编的电影,恰好和书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说原著是电影的精彩根源,那么电影便是原著的浓缩再现。喜欢这样先读原著用心体会,再赏影视加深理解的品读。

整个故事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始终贯穿着一条脉络清晰的主线,那就是弗洛伦蒂诺对于费尔明娜始终不渝的爱恋。

对于故事的结局还是会很欣慰,也是为男主角弗洛伦蒂诺的坚持所折服。比起单相思大都注定的苦涩悲剧,这会是完全不同又别有味道的结局。

女主角也睿智地拥有着“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和“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这样的刻骨铭心的爱恋。爱情的确会有各种可能,而谁又会说那样不忘初心不惜用生命等待的守望,也在不经意间诠释了,生命中爱的另一种美好呢?

“你从不会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正如你从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放弃爱上这个人”,语意悠远又耐人寻味,才更激发了想要细细拜读这本温情又令人好奇的爱情百科全书的决心。

想要精读并吃透一本书,不但要全方位的了解相关涉及,带着问题去阅读,更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的要点复述出来,带着思考去铭记。那么,我想要成为这样的践行者,步入这样渐进成长的道路。

1.这本书的作者简介?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和《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2.这本书的作品简介?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打破了“获诺奖后再也写不出伟大作品”的怪圈。

诺奖三年后再次声名鼎沸,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3.这本书的作品评价?

有两部书写完后使人像整个儿被掏空了一般:一是《百年孤独》,一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4.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那年,她13岁,他18岁,豆蔻年华,如花绚烂。

 

穷小子弗洛伦蒂诺去富家女费尔明娜家送快递的时候,就在那个书窗口,一见钟情地陷入了深深的爱恋中无法自拔,单相思就像霍乱一样。

自此,他茶饭不思,飞信传情,文艺气息也终将引起了花冠女神的好感,由往来书信开启了青涩之恋。而剧情里美好的时光像是昙花一现,这场门不当户不对的恋情被女神的父亲知晓,随即棒打鸳鸯。只因父亲心里仍保有最传统的思想,希望精心培养的女儿可以嫁给大户人家而凤栖高枝,光宗耀祖。父亲用粗暴的手段强拆未果,他们已不惧为爱而死。

为斩断情丝,父亲不得已带女儿远走他乡,即便这样,也未能阻止两人的秘信传情,思念与日俱增,费尔明娜也寄予了这份恋情以最深刻的期待与光环。

直到两年后在“代笔人门廊”,两人再次相见,回眸的那一瞬间,费尔明娜却发现之前的爱恋或许就是自己懵懂时代夸大了的幻想,一股无力的距离感涌入心头,眼前这个可怜的穷小子与期待中那个身披七彩霓裳的盖世英雄大相径庭,恍惚间才明白原来现实在理想面前可以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于是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弃。

之后,费尔明娜大病一场,恰巧遇见了高富帅男神乌尔比诺医生,一个时代的取向,一场明艳的追逐。最终,高冷女神费尔明娜嫁给了现实版的高富帅乌尔比诺医生,而落魄的文艺青年弗洛伦蒂诺终身未娶,发奋图强,期间伴随着夫妇的柴米油盐相夫教子,貌合神离安稳生活。

痴情恋人暗中等待情场猎艳,不忘初心永守诺言,苦等五十三年,终于熬死了高富帅,重获芳心,抱得佳人归,情定余生。

那一年,她75岁,他79岁,“一生一世”,成为了已到暮年的老人心中彼此爱情守护的诺言。

 

5.佳句赏析中的感悟?

1.“这些地方走在众人之前,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花冠女神。”

开篇的前言便感触颇深,对于弗洛伦蒂诺而言,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一见倾心,爱情是如此圣洁。无论是如霍乱般的单相思还是跨越半个世纪的等待,饱经沧桑,内心依然坚定如往昔,只因为心里自始至终装着花冠女神。

或许,这就是爱情最本真的样子,也让人相信爱情的确可以有这样神奇的魅力,情不自禁地爱慕,自此心已容不下任何人,任它欢喜任它忧,无怨无悔过一生。

2.“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

在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那样纯真的情窦初开的年纪,互相爱恋,互相好奇。

的确,爱上一个人,就会成为一个天真的好奇宝宝。对关于心上人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感兴趣,想要了解,想要懂得,只是源于心底最深处的爱恋。

3.“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

故事中费尔明娜七十二岁的高龄时的那段描写,虽然年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但是依然拥有清澈的眼神和民族的高傲。

所以,人生每个阶段各具特色。童年时天真无邪的美,少年时含苞待放的美,青年时阳光灿烂的美,中年时意蕴浓郁的美,老年时返璞归真的美。成长中的历练,心态是美好的根源,行动是美丽的延续,只要用心体味,每个时期都可以绽放别具特色的美。

4.“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睡觉的时候也不用为了逃避可耻的爱情程式而装睡。”

步入八十一岁高龄的乌尔比诺医生,因午后爬梯抓心爱的鹦鹉不慎跌落离世。陪伴生活半个世纪的妻子费尔明娜自是难以接受,痛心疾首无所适从。

但随着生活慢慢回归平静变会发现,其实我们一辈子追逐着,牵绊着,有陪伴的欣慰,有不解的忧伤,最终当繁华落尽,我们永远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所有的附加只不过是生命中或短或长停留。我们终究逃脱不了生命的审视,过得好与不好只有自己才会真正的知道,懂自己才会是真正的知己,在经历中改变,在阅历中适从。

5.“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初恋时节在等待费尔明娜回信的日子里,弗洛伦蒂诺尝尽相思之苦,母亲特兰西多用她饱尝艰辛的经历劝慰儿子说得这番话。

不得不说,这是位睿智的母亲。的确,年轻时经历的磨难会在岁月中沉淀出沁人心脾花香,只要不负勇往,用心走过,便不会有遗憾。

6.“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

这是弗洛伦蒂诺面临挚爱嫁于他人之后,化悲愤为力量,准备奋斗逆袭,恳请叔叔谋差时说的话,这样的霸气。

的确,人总是边哭边学着成长,心随境转为凡夫,境随心转为圣贤,与生活而言,勇者会不断挑战,不断适应,岁月总会将我们的棱角打磨,终将呈现的样子也会是像块温润的玉。

7.“她提醒他,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她们渴求这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

母亲特兰西多在儿子等待回信时激励儿子的这番话,掩卷而思,确实如此。爱情就是一场竞争的角逐,勇者胜,败者寇,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偏爱勇者。

8.“在孤独的侯爵府邸,她学会了认识他,母子俩相互熟识了,她欣喜万分地发现人们爱孩子并非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养育中产生的情意。”

这段也是阐述了人与人之间最为本质的亲密关系,是源于互相接触熟识建立的情感。即便是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母子,也是在养育互融间建立了深厚无可替代的感情。

9.“任何年龄的爱情都是合情合理的。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

这或许也就是本书以爱情百科全书的形式所展现的爱情的各种可能性,不受年龄制约,不受形式阻挡。因为,爱情原本就是很玄妙奇特的存在。

10.“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小说文末,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乘坐的运船改为直航,不停靠,不载货,这是一艘爱之船,“一生一世”作为暮年岁月的承诺飘荡在那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他们决定以爱情作为他们余生的生存形式。

面对即将走向的终点,生命的临在感才不遗余力地呈现出来;

面对即将走向的终点,生命的杂质才繁华落尽荡然无存,爱变得更加浓醇与质朴;

面对即将走向的终点,世俗的观念不再能局限那纯净的、永恒的爱情: 实现爱情也就是对生命的执着。

暮年的弗洛伦蒂诺与费尔明娜的爱是纯净的,并不是因为他们远离了性的诱惑,而是由于他们越过了道德的、世俗的偏见而直接与自己的生命对话,这也是所阐述的爱情的至高境界吧。

附录:

1.4.9分

2.值得再读

3.一句话:真正的爱情需要的是什么?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不负本心不负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