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沟》经典话剧剧本:论老舍作者的人物语言

老舍在过去是以写小说而知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则主要致力于剧本创作。这位人民艺术家以真挚的感情和精湛的技巧创作出来的十来个多幕剧,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时代,为新中国剧坛增添了绚烂的光彩。其中,作于1951年的《龙须沟》(三幕六场),是老舍话剧的代表作品,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话剧反映社会主义时代人民生活的开山之作。

这部剧作是从北京人民的现实生活取材的。龙须沟原是老北京南城一条有名的臭水沟,是北京最脏最臭的地方。沿沟两旁住着的勤苦的劳动人民,终年挣扎在这阴湿腥臭的环境里,遭受着各种传染病和死亡的严重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规划城市建设,首先把目光移向这个劳动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财政状况相当拮据的情况下修整了龙须沟,使周围饱尝臭沟之苦的劳动人民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获得了真正的改善。

老舍在谈到剧本创作经过时说:“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并不只为通衢大道修沟,而是也首先顾到一向被反动政府所忽视的偏僻地方。在以前,反动政府是吸取人民的血,而把污水和垃圾倾倒在穷人的门外,教他们‘享受’猪狗的生活。现在政府是看哪里最脏,疾病最多,便先从哪里动手修整,新政府的眼是看着劳动人民的”。(《我爱新北京》)剧作家对新旧社会的这一真切感受和深刻认识有机地融合在剧本的艺术构思中间,成为贯穿《龙须沟》全剧的灵魂。

剧本围绕着龙须沟,描写了沟旁一个小杂院里四户人家的各种不同的遭遇和相同的命运。这里,沟只不过是剧本情节的引线,剧作家在描写人与沟这个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同时,更侧重的是要写出人与“官”也即社会制度的关系。透过沟旁人家前后迥异的生活际遇,展现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巨大变迁,从而反映新旧社会根本不同的本质。

在戏剧创作中,人物塑造是很重要的环节,关系着创作的成败。老舍的剧本在这方面尤为出色。在《龙须沟》中,他并没有去用力编造什么新奇别致的情节,而只是朴素地真实地塑造了几个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形象。正如老舍所自白的那样:“假若《龙须沟》剧本也有可取之处,那就必是因为它创造出了几个人物——每个人物有每个人的性格,模样,思想,和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龙须沟> 的人物》)老舍总是着力于人物独特的命运、性格的刻画,使情节真正成为人物性格的历史,让人看到有血有肉的形象和活泼泼的思想。

剧中对人物的刻画,如赵老头的正直刚强,二春的单纯憨直,娘子的任劳任怨,丁四的自暴自弃,丁四嫂的勤劳、邋遢等,也都栩栩如生。这些人物有自己特定的性格和觉悟程度,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速度进步着,因而显得真实可信,富有说服力。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龙须沟》,在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时,将赵老头的特征任意移到了丁四身上,这就混淆了彼此的面目。这样做,既使作品的真实性和感人力量受到了削弱,也不可能真正反映党和政府的政策的具体性和正确性。

当有人问起王大妈有什么感想时,她“哦”了一会,只说了一句“沟修好了,我可以接姑奶奶啦”,便真切传神地传达了老人特有的个性及此时此地的情绪。这种质朴、简洁而又高度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体现了老舍剧作的独特风格,赋予剧本以十分动人的艺术魅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