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赵玉平“麻辣说三国”系列(经典语录&读书精要)

百家讲坛赵玉平“麻辣说三国”,此麻辣,非烹饪之麻辣。是“趣味,深度,力度”之意。

《跟司马懿学管理》的读书精要

《跟司马懿学管理》内容参考百家讲坛,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赵玉平教授讲解。现实中很多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团队士气低落,这时候如果领导不能想到好的办法来鼓舞士气,那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好的良方,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和他人的士气,最终力挽狂澜,司马懿正是有这样才能的领导,司马懿是真正的实践派,在长期和聪明的诸葛亮交战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接下来就让我一起看看司马懿到底是怎么做到人心齐泰山移的。

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

284年司马懿又一次和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上了,而且这次诸葛亮边打仗边种地想要做持久战,但是还是经不住人多粮食消耗大,这一年夏末秋初还是需要了粮草危机,所以不得不主动进攻,可是司马懿总是闭门不战。诸葛亮用了个狠招,一天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并写信说,此与妇人和异啊。看完信众将士都急了,这是赤裸裸的羞辱啊,司马懿知道这是激将法,理性不打,可众将士不干啊。如果不打将士士气必大受折损,如果打就正好中了诸葛亮的阴谋,这个时候怎么办,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下面我们看看司马懿这个领导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第一、保持一致,引入权威

司马懿出来表态要打,让大家心里有底,但是真打吗,那倒未必。商议完战役战略后,突然说皇帝吩咐不能打,出兵得先请示皇上,于是写信送去首都。这时候是曹睿做主,他也明白出征前两人有约,于是派一个大臣来督战,实则督不战。司马懿假装请求出站,而他呢就各种理由避战,借此稳定军心。

第二、借助暗示,输出信心

诸葛亮五路大军出山,司马懿在军事会议上说夜观天象,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谈星象就叫做不谈信息谈信心,用心理暗示来鼓舞士气,暗示机制就像打呵欠会传染一样。司马懿还提示队伍,成功是信心问题,有资源没有信心照样失败,诸葛亮西上五丈原我们一定胜利。有时候民众的民意也是很好左右的,这不全军欢呼。其实根据作战经验来判断诸葛亮会上五丈原还是很好判断的,可士兵不懂啊,这种技巧是暗示小未来,增加大信心。

第三、调整情绪,合理解释

领导也是凡人,调整情绪不光是士兵的情绪,同样领导自己的情绪也需要跟着调整。司马懿再给部下写信的时候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现在听听都觉得这话说的太猖狂了,但是这其实是对部下的乐观引导。这就是装快乐时间长了就真快乐了,这就是行为引导。不过挑战了产生了,真失败时怎么解释呢?司马懿高明就在失败后还有解释系统。三国中经典的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的故事我们都了解,遇到这样的丑事,司马懿只是笑言,吾便料生不便料死罢了。这一笑我们能看出他的胸怀,要成事业就得能屈能伸,要有胸怀。人生就像黄河一样,历尽千折百回,才能奔流入海。

《跟司马懿学管理》的读书精要

《向诸葛亮借智慧》的作者赵玉平。诸葛亮是山东临沂人,自幼父母双亡,十七岁带着弟弟和两个姐姐来到荆州,艰难度日。搭个茅草房,躬耕于南阳,遇到养家糊口和找工作的双重困难。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找到出路,诸葛亮用了几招,终于在二十七岁时通过著名的“三顾茅庐”,登堂入室,成为刘备集团的核心领导。哪几招呢?

1.借助口碑,迅速冒尖

诸葛亮到荆州后,和徐庶成了好朋友,徐庶文武全才,经历过苦难,性格坚毅,敢想敢干的突破型人才。徐庶投奔刘备后,很认真的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的才华、人品获得荆州望族名士黄承彦的青睐,嫁小女给诸葛亮为妻。结这次婚,让诸葛亮迅速整合荆州权势家族黄家、蔡家(黄小姐的母族)的资源,同时也与荆州长官刘表攀上亲戚(刘表是诸葛亮的二姨夫)。

2.制造差异,吸引眼球

诸葛亮很强调学习差异化,用与众不同的方法学习与众不同的内容,让他在同学中显得很特立独行,他将自己的职业定位很高,不满足于做刺史郡守,自比管仲乐毅。被荆州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司马徽看好,并向刘备举荐伏龙诸葛亮。

3.欲擒故纵,激发需求

三顾茅庐前,刘备事业正处于低谷,虽然有三拨人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但刘备心里没底,对诸葛亮是又疑又急。对于又急又疑的领导,使用欲擒故纵的策略最恰当不过了。一顾时,在山间就听见农夫唱着一首高境界的歌(歌颂诸葛亮的,估计也是诸葛亮教农夫音乐课上唱的),经农夫指路,刘备很快找到诸葛亮的住处,结果不在。二顾时,被童子挡在门外,回去时,在寒雪中遇见一高人,踏雪而歌,互聊了几句,更坚定刘备三顾的决心,这位高人是诸葛亮的岳丈。三顾时,诸葛亮在家睡觉,待刘备在卧室外等了几个时辰后,终于悠悠转醒。其实这是诸葛亮和刘备两人共同导演的一出招聘人才的大戏。诸葛亮测试刘备的诚心,刘备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求贤若渴,好让天下英豪竞相投奔。

4.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三顾之后,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那个兴奋呢。经过高调的出场,诸葛亮一张嘴却是谦虚之词:“看了您的书信,感受了您忧国忧民之心;但我诸葛亮年幼才疏,怕耽误您的事业啊。”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用低调的语言,衬托实际的才华,更让人信服。双方推让了两回,诸葛亮开始给刘备讲天下大势,直听得刘备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大才之人呐。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后,替刘备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之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多时候刘备在外带兵打仗,诸葛孔明在家固守,盘活经济,备齐兵马粮草。孔明最大的长处是出谋划策,许多时候刘备却让孔明固守后方,但孔明没有任何怨言,心情愉快的工作,两人合作甚欢,越来越得领导信任。诸葛亮是通才,天下事,屋里事,放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干得出色,而且脾气好,情商高,为人处事谦虚又低调,赢得上下好评。聪明人一定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恃才傲物,要得懂得谦虚低调,不然易招人嫉恨。三国中有许多才华出众的人物,都因脾气不好,为人骄傲,而不得重用,郁郁而终。

孔明先生可以说各方面均算完美,但他是属于老母鸡型领导,扎根一线,亲力亲为,能自己忙的都自己忙,能自己扛的都自己扛,总盯着小鸡,担心他们干不好受伤害,一着急干脆自己上,最后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这也是他的完美主义性格导致,最后几乎是累死的,如果孔明先生能多活十几年,天下的格局又会大不相同呢。

《曹操的启示》的读书精要

 百家讲坛赵玉平“麻辣说三国”系列(经典语录&读书精要)

1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狭路相逢勇者胜。奇兵奇袭乌巢粮仓。釜底抽薪。烧掉袁绍的军需物质后勤设备。

2远征乌桓。隔岸观火。缓之则自相图。急之则并力。缓击公孙康,则公孙康斩杀袁尚袁熙而献首级。

3赤壁大战,骄兵必败。

4杨修聪明才智外露,引起曹操的忌恨,杀身之祸。

5挟天子以令不臣,是为正义的旗帜。晋文公尊王攘夷,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诸侯影从,天下归心。可以广纳贤明招降纳叛。政治上乃为大义,远比董卓废立皇帝。袁绍另立。袁术自立皇帝。正大光明名正言顺。所以二袁愚蠢在于始终没有弄清正在崛起的曹操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

6首创义兵。讨伐董卓。

7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割发代首,以身作则,经权结合,严于律己承认错误。经是原则权是灵活。主帅犯错必须处分,但是要点到为止。战败责帅,但又罚不加尊。曹操不可能自杀。只能以发代首。

9望梅止渴。心理战术,心理期望,强大动力。

10曹操评价,汉献帝陈叔宝。生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温室的花朵。

11不杀降人重用仇人。捐弃前嫌怨恨,招降纳叛化敌为友。比如重用仇人张绣。他是杀子曹昂以及爱将典韦的仇人,但是结为儿女亲家成为样板榜样。得人心者得天下。需要宽宏大量气度。以及过往不咎的政策。

12赠人礼物帮助他人。最要紧的在于不可让对方觉得受了施舍欠了人情,更不可经常提醒对方受己之助。自傲施舍,伤人自重。比如许攸到处宣扬。没有自己这曹操无法得到冀州,最后死于非命被许诸杀害。曹操为汉献帝提供衣食住行,采取归还公物的方式。

13曹操是奸诈豪雄,乱世之奸雄。曹操以狼来了的故事状告叔父,是奸诈的体现。

14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务实精神。拒绝孙权劝其称帝从而只是称王。称为火炉上烤免得成为众矢之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刘备的谋略》的读书精要

《刘备的谋略》的作者赵玉平。刘备家住楼桑村,是中山王刘胜的后代,属皇族远亲,祖父刘雄举过孝廉(相当于二十万人考了第一名),官做到东郡范县的县太爷。他虽自幼父亡,家道中落,与母亲贩履织席度日,但家学渊缘未断,母亲教他读书识字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讲述家族光荣史和先辈对他的期望。刘备母亲没有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按部就班、安安稳稳地让孩子度过了童年和少年,15岁才送他去拜名师卢植学习。卢植是文武兼备,有胆有识的大学问家,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示范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走上光明大道。

刘备性格好、情商高、讲信用、重承诺,兼深沉内敛,低调温和,有大将之风,虽然家境贫寒,资源有限,但从来不缺少支持者。支持少年刘备有本家叔叔刘元起,出钱资助他求学;地方豪强公孙瓒举荐刘备任政府官员;富商张世平,苏双重金支持刘备拉队伍集人马。利益一致、一起做事的人是“朋”,志趣相投、心意相合的人是“友”,以上人员属刘备的朋。在刘备有队伍、有影响力、有号召力后,乡里许多少年都来投奔刘备,引来张飞和关羽来了桃园三结义,搭成刘备的班底,此两人乃刘备的友。

有了赞助商,有了班底,有了队伍,二十多岁的刘备决定加入军队,开创事业。恰逢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刘备带领手下百十号人,参加了邹靖的讨伐大军。结果被埋伏在半路上黄巾军从四面八方冲上来,截成好几段,从而陷入混战,面对越来越多的敌人,刘备没几下就受伤了,情急之下,佯装重伤倒地而亡,逃过一劫。痛定思痛,刘备变得谨慎,认为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式发展不可能,得稳扎稳打,慢慢来。在邹靖军中,刘备屡立战功,不久被提拔为安喜都尉,但受到检查官的督邮刁难。刘备看到汉末官场黑暗,挂印而去,另起炉灶,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加入到公孙瓒与袁绍争地盘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担任平原令,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在平原县,实施政策:抵御外来抢掠,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百姓生活,礼贤下士,聚拢天下人才。此举非常得民心,还感召了大英雄赵子龙加入队伍。刘备基本形成以仁义和情感为核心的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在为人处事上处处讲究大义和仁德,在帮议郎尚书孔融(闻名天下)解围后,刘备名声大涨,27岁身为朝廷二千石官员,坐镇一方,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踌躇满志。

刘备在平原县过了段安乐日子,在他一直寻找更大发展平台时,徐州牧陶谦邀请他协助守卫徐州,刘备不遗余力帮助陶谦打败了曹操,为感谢刘备,陶谦推荐刘备做了豫州刺史。。。刘备这辈子都是尽心尽力、认认真真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帮别人,最后成就了自己。帮公孙瓒得了地盘–平原,帮陶谦得了地盘–徐州,帮刘表防守曹操,有了荆州,帮刘璋防备张鲁,最后得了益州。而且每得一个地盘,都发展地方经济,造福百姓,民心越聚越拢,人才越聚越多。

刘备一直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讲道义、重情义),每次在逆境中都认真维护自己的无形资产,即使遭遇刘表身死,曹军压境,刘表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被迫离开,四面八方赶来投奔刘备的人从几千增加到几万再到十几万,辎重就几千辆车,十几万人扶老携幼,刘备宁愿因为慢行军在长阪坡被曹军打得大败也不愿丢弃百姓。讲仁义、爱护百姓,宁冒风险也不轻易抛弃追随自己的百姓,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刘备40多岁,战斗几败几胜,地盘几失几得,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三顾茅庐后,刘备得诸葛亮的谋划,联合孙权抗曹,最后三分天下,割据一方。

刘备的成功史是一个草根英雄的成长史,他身上有过人的领导才能,知人之明,礼贤下士,重用人才;有待人之义,重视仁义,关注人心;善于借势,搭台唱戏,借力打力,用帮人的方式去求人,始终高举道义的旗帜。他一生经历重大战役有22次,其中失败13次,成功9次,在血雨腥风的艰难中,都能及时调整策略,站起来,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最终走向成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