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低地小说赏析&读后感)

《低地》(《The Lowland》),是一部跨越印度和美国,讲述一个印度家庭四代人悲喜人生的长篇小说。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作者印裔美籍女作家裘帕•拉希莉,是普利策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她的处女作《解说疾病的人》拿奖拿到手软,曾获得《路易斯维尔书评》杂志年度最佳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美国笔会/海明威文学奖年度虚构类最佳处女作、《纽约客》年度最佳处女作。拉希莉著有《解说疾病的人》《不适之地》《同名人》《低地》等多部作品。

有人说,《低地》是拉希莉最具野心、最精美的作品,亦是她的巅峰之作,“满溢着痛苦与爱”。《纽约书评》评论这部小说“令人心碎,却也同样予人满足”。

对中国读者来说,《低地》讲述的故事完全没有违和感。居住在低地旁的是一家四口,夫妻俩和两个儿子。哥哥苏巴什、弟弟乌达安,在这片低地旁嬉闹、长大。大学毕业后,哥哥苏巴什选择前往美国深造,弟弟乌达安则将一腔热血投予革命。女主人公高丽与乌达安相爱、结婚,来到这片低地旁开始新的生活。后来,乌达安因暗杀警察而被枪杀。闻讯从美国赶回印度的苏巴什,出于怜惜和责任,与已有身孕的高丽结婚并把她带到美国。然而,乌达安之死一直困扰着高丽,终于有一天,她抛下女儿贝拉和苏巴什,斩断一切过往,独自前往加州。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我们可以将小说的主旨概括为:通过讲述庶民文化下一代人的抗争与逃离,表现了以高丽为代表的女性,反抗传统社会权威,最终摆脱家庭束缚,勇敢追求个人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1 庶民意识与“低地”的隐喻

A.庶民意识

作为一名印裔作家,提起拉希莉,不得不提起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印度的庶民学派。庶民学派是相对于精英主义兴起的一个思想流派。

所谓庶民:指的是“在阶级、种姓、性别、种族、语言、文化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边缘从属群体”。书中苏巴什、乌达安兄弟俩以及高丽就是庶民中的一员。

庶民意识则指的是庶民的行为与思维模式。庶民学派提出,庶民意识是从属性和主体性的矛盾统一体。

这种庶民意识在拉希莉的小说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比如,庶民意识从属性中的内存团结性表现在《第三块大陆, 最后的家园》中, 主人公到了结婚的年纪,便会由父母在印度安排好婚姻,不会与异族通婚。

《低地》很好地体现了庶民意识的模式化,如乌达安通过暗杀警察来反抗统治阶级权威,而高丽通过一次比一次彻底的逃离,切断与传统的一切关联,不断寻求自我的主体性。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B.“低地”的隐喻

小说中的“低地”,不时出现在读者的视线中,暗喻庶民这样一个群体。

印度加尔各达一家四口生活在贫困、肮脏的“低地”旁,兄弟俩在这里玩耍、长大,高丽亲眼看到丈夫乌尔达在低地旁被警察枪杀……“低地”如同幽灵般如影随行,甚至融入人物的血液和基因里,是他们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

“低地”虽不是小水坑,但也没有池塘那么深。兄弟俩生活的地方就有 “一片几英亩大的低地”,它也不像池塘那样常年蓄水。每到雨季,“低地”才会蓄满雨水,覆盖上一层密密匝匝的水葫芦。小说中对“低地”的描写,暗喻了书中人物所处的阶层及尴尬地位。

小说中, 代表印度的庶民文化和代表美国的精英文化的冲突以及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冲突,既有模式化又具有模糊性或高度不确定性。

02 “自主性”和“从属性”庶民意识的体现

A.自主性庶民意识的体现

纵观拉希莉的其他作品,她利用否定性、模糊性、模式化、传送性等宣称了庶民的自主性。

例如:《停电时分》《同名人》《纯属好意》等作品中,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都通过否定性追求自身的主体性。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停电时分》中就在苏柯玛去巴尔的摩参加学术会议, 努力进入主流群体时, 他的妻子不幸早产, 婴儿出生就死了。

众所周知,巴尔的摩是美国重要的文化城, 美国国歌的诞生地, 被誉为“不朽城”。这里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是:正是他们所追求所向往的美国文化使他们无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是对美国文化的否定和讽刺, 也暗示了主人公对自身主体性的拷问和反思。

B.从属性庶民意识的体现

庶民的从属性意识在拉希莉的小说中得到反复再现。

  • 首先, 庶民意识的团结性不断得到重现,庶民的团结性意识通常按照种族特性以及血缘关系或姻亲的范畴等来表达。
  • 其次, 庶民意识的地域性在拉希莉的小说中也得到反复书写。庶民意识中的地域性由团结性所确定的范围来决定。在拉希莉小说中, 厨房这一日常生活空间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庶民意识中的地域性。在她的小说中, 厨房成了孟加拉人生活中美国文化不可穿越的文化“飞地”。主妇们用想方设法买到的食材做出传统的印度美食。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03 主体性庶民意识在高丽身上的体现

《低地》中的庶民意识,较明显地表现为,以高丽为代表的女性的刻苦奋斗, 通过自己的努力反抗父权制社会的权威。

高丽最终摆脱了丈夫与家庭的束缚, 继续追求自己的学业与事业, 任教于加利福尼亚的一所大学, 并在学术界取得瞩目成就, 从而建构了自己身份的主体性,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说成功地树立了高丽这个追求自我主体性的女性形象, 从而凸显了女性在庶民起义以及寻求族裔身份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正如斯皮瓦克所说的, 正是女性这个没有确切的身份的性别主体, 才使得这一在血缘或者神话上具有共同性的父系宗族得以延续下来, 并在其中起到纽带的作用。

女性作为一种符号所连接起来的意义领域, 即血缘和父权结构, 它的语法已经渗透在社会生活和政治领域中, 在庶民起义中充分显示了它的话语力量。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A.童年经历及教育决定了高丽的人生走向

高丽出生时,父亲已退休与家人隐居乡下,母亲则忙着张罗姐姐们的婚事。她与姐姐们相差了整整一代人。这种“断代”关系,意味着高丽将不会像姐姐们一样,由父母安排自己的婚姻和人生。

高丽从5岁开始,离开乡下的父母,与城里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一直在城里接受教育。在这种开明的隔代关系中,高丽从小就没有受到印度传统父权制度的压抑,她的灵魂从小就不被束缚,是自由和独立的。

“她告诉他,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有时会夜里跌跌撞撞下床出去,第二天早上,外公外婆会发现她在阳台上呼呼大睡,脸靠着黑色雕花栏杆,身体枕着石头地板。完全听不见隆隆过往的车流。她喜欢在户外醒来,没有墙壁和天花板的保护。”

长大后的高丽,喜欢在阳台上,一边听着喧嚣的市井之音,一边看书和思考。她大学学的是哲学,这使她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行动能力的女性。

教育的意义在于让人思想和人格独立,发现真正的自我,并有勇气追寻自我。

同样接受了良好教育,自我主体意识已经觉醒的兄弟俩,势必会被自由和独立的高丽所吸引。因此,高丽嫁给乌达安,苏巴什带她冲破传统阻碍离开美国,这一切,都早已注定。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B.高丽被压制的自主性激发苏巴什灵魂深处的自主性

乌达安的父母是父权传统的象征,他们在高丽成婚后的一年多,成功地压制了高丽身上的自主性。婚后,原本自由的在阳台上看风景的姑娘,成了终日忙碌于家务和伺候公婆的低眉顺眼“乖乖儿媳”。尤其在乌达安死后,高丽身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几乎被压制殆尽。

然而,庶民的从属性似乎无法在高丽身上扎根,她身上的这种自主性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苏巴什匆匆从美国赶回。弟弟的死让他悲伤,父母对高丽的苛待让他愤怒,高丽的柔弱无助让他心生怜惜。从小在父母眼里温和顺从的苏巴什,他身上的自主性被这种复杂的情绪所唤醒,他“以一种感觉有悖常情,却是上天注定的方式。感觉既对也错的方式。”娶了弟弟的妻子,并将她带离印度。

高丽得以逃离公婆的压制,得益于苏巴什的勇敢,亦是她个人自主性的必然选择。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C.彻底逃离是高丽的必然选择

高丽成为苏巴什的妻子,来到美国,生下贝拉。尽管苏巴什是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他给高丽以包容,支持她继续学习,给贝拉全部的爱。但是,一定程度上,苏巴什和贝拉对高丽形成了新的困扰,他们依旧是束缚的象征。此外,死去的乌达安以及过往如同幽魂一样困扰着高丽。

唯有逃离,彻底的隔绝一切与“低地”相关的人和事,高丽才能成为自主的自我。贝拉10岁那年,趁着苏巴什带女儿回印度探亲,高丽留下一封信再次逃离。这次,她彻底斩断一切过往,独自前往加州一所大学任教,最终在学术上取得瞩目成就。

拉希莉虽然成功塑造高丽这样一个勇敢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但是却通过高丽最后无法得到女儿原谅,最终孤独终老的方式来惩罚了她的逃离和对家庭的背叛。这从侧面彰显了庶民意识的矛盾统一性。

高丽就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一样默默地、消极地对抗着美国的精英文化, 在主流文化中努力寻找自己的自主性。

正如古哈所说的, 这里庶民的反抗似乎是隐蔽的:它刻写在庶民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之中, 与传统政治意义上的反抗似乎断裂了。

低地 | The Lowland印度小说简介赏析(低地小说读后感)

结语:

每个人自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与父母、家人捆绑在一起,再后来是爱人、孩子、家庭。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与其彼此捆绑在一起平庸地活着,倒不如奋力挣脱命运的枷锁,勇敢追寻自我。

美国作家丹妮尔·拉波特在《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一书中说: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首先要做真实的自己,虽然坦诚真实的一面,会让人感觉不堪,可能还少不了痛苦,但如果你要想使自己的一生充实、有价值,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做真实的自己。追寻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最有效准则。

你无须纠结和挣扎,只管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勇敢地成为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