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开对抗语文读后感(叶开对抗语文书单)

叶开对抗语文读后感(叶开对抗语文书单)

作者:叶开 复旦大学出版社

道歉!

上周出高考成绩,跟高考语文成绩玩了一周,只推送了一篇文章。

不是偷懒,而是看到语文成绩、语文试卷和语文阅卷,有些心灰意懒

一份高考语文试卷四周,围绕的是普遍偏低的语文成绩,不愿意重视语文科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不爱读书的孩子,被质疑阅卷资格(特别是作文阅卷资格)的阅卷老师,以及漠视语文的社会。

面对高考语文,我感到浑身无力,缓了整整一周。

但书还是要读下去,这是绝望中的希望。这周推送的第一篇文章,我们就来读叶开的《对抗语文》,这是面对语文的窘境能做的唯一的事情。

叶开对抗语文读后感(叶开对抗语文书单)

学习语文,我的一个故事

高三那年,我进了文科班,换了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这位老师读书多,对一个当下的语文老师来说,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上课的时候他也能聊到很多书,讲课,能画出图来给我们分析战争形势,在黑板上纵论江湖,听这种课就像饿货啃大饼,快乐又充实。

可是一到讲语文题,我就没有这个感觉了。每次他上课给大家讲题,我会恭恭敬敬把语文试卷供在书堆上,心里烧三炷香,自己埋头看喜欢的书。有时候,我会从书堆中抬起头来,看看老师,在内心深处对他表示敬意。

这种和谐没有维持太久。有一天,他终于无法忍受我无视做题的对抗态度,把我叫起来,让我回答试卷中一道题。我表示没有做。他强压着愤怒问我:你告诉我,不做题,到底该怎么学习语文?这个问题,我其实是有答案的。但我最终保持了沉默。对峙了一会儿,他觉得无趣,让我坐下。

叶开对抗语文读后感(叶开对抗语文书单)

后来听说,他在办公室里大发牢骚,说语文没法教了。认真做题的学生成绩提高很慢,像王XX等人,上课不听课,自顾自看闲书,语文成绩却不低。

我心里想,他其实是知道语文课到底出什么问题了,只是人在江湖,不能说。在这个故事里,我是那个对抗语文课的人。后来,我当过几年中学语文老师,也遇到了这种困境,我也知道语文该怎么学,但是,也很尴尬,人在江湖,有些话不能说。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

对抗语文”,是因为当下的中国语文教育,已经身染沉疴,想要苟活,只能抗争。这是《对抗语文》这本书的基本思路。

语文教育的病根究竟在哪里?几十年来,有太多总结,本书作者叶开老师,也提到了不少:

语文课教我们的孩子说谎。

语文课不引导我们的孩子独立思考。

语文课沦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美感。

语文课不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不指导、提高孩子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肢解文章,让孩子离语文,离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越来越远。

语文课丧失了指导写作,养成孩子写作能力的功能。

语文课彻底沦为考试的工具,孩子们做题有力,读书无能。

语文老师,不热爱语文,不热爱读书,不会写作。

只要做过中小学语文老师,只要良心还在,我相信,不会有人反对上面列出的这些问题,因为它们真实存在,并且还将存在下去。

一位大学中文系老师,在给中文系新生的第一节课上说:“上大学、学中文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学里你们学了6年的垃圾都给我忘了。”我跟这位老师说,这个要求太高了,学生们得有张无忌的本领,才能干好这件事。他表示无奈,告诉我:如果不忘,带着中学学语文的恶习学四年中文,进入社会,又是贻害无穷的事情。

这就有了一个尴尬:问题仍然大面积存在,孩子们还要在学校里接受这样的教育。那么,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家长,就会变得无限煎熬和焦虑——他们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陷进泥潭,却毫无办法。

简单拨拉一下,就能看到这样的几类家长:

第一类家长:高考前,心知语文拉不开高考分数;高考后,看到语文成绩,发现孩子估的分数,竟然比实际分数低。孩子不明白怎么回事,老师不清楚该怎么给你们解释,你只能很无奈。

第二类家长:孩子离高考还有几年,语文成绩不温不火。这门课,对自己和孩子来说,都是一门实际存在,却始终无感的课程。问老师该怎么学,老师只会语焉不详地说“多读、多写”,至于到底该怎么读、怎么写,大家都保持沉默。你会心里急,但你面对的语文,只能无奈。

第三类家长:孩子离高考还很远。你发现,学校里老师教语文的方法,跟你小时候还是一样的。这让你心焦。可怕的是,语文在未来考试里的地位,好像正在提高,隐隐然有占据高考半壁江山的样子。更可怕的是,你终于意识到,语文课里包含的素养,会影响孩子此后一生的发展,但是,你的孩子正在被你熟悉的方法摧毁,他们正在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你却没有办法。

只能对抗

这是怎样的一位作者

《对抗语文》的作者叶开,有好几个身份:一个爱读书的人、文学博士、顶级文学杂志编审、作家,还有,一个女儿的父亲。

爱读书,能写作,受过学者的训练,做着编辑的工作,靠码字为生。这样一位作家,爱语文,对文字敏感、珍惜,不忍看着它变坏,并坏着去影响下一代人。要紧的是,写这本书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父亲,女儿正在上小学,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对抗语文》这本书里颇多涉及小学语文和阅读的文章。陪着女儿学语文、写作文,叶开深受刺激,学校语文课所教的东西,在他看来很多是违反语文、文学的基本原理的,美感丧失,内容被篡改,孩子们迷失在“好词好句”的摘抄之中。

说到摘抄好词好句,近几十年,接受过学校语文教育的人几乎都干过,习以为常,甚至会引为妙法,对此,叶开说:“不去阅读经典名作,不取感受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的高尚情感,而专注于好词好句,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就像是把一头美丽的驯鹿杀死,剁成碎片,然后让学生来围观鉴赏这些肉块。”

这样的学习,不是在学习语文,而是在学习如何应对眼下和未来的语文考试。在叶开看来,考试能力是一种低级的能力,教育最难的是怎么把孩子培养成心智健全、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公民。这种为了考试的语文教育,最终的结果,是把语文仅仅变成了孩子未来考试的一门功课,而不是能浸润学生内心的一个媒介。从语文课上,孩子们没有爱上语言,这样的语文课,不鼓励也无法引起孩子们继续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遑论能让孩子们在课后主动拿起书,自觉自主地去阅读。

因为备受打击,因为不敢再放手把孩子交给学校的语文老师,叶开挽起袖子,自己动手教孩子读书、写作,开始了自己“对抗语文”,自力更生教育女儿的道路。这本书中的文章,就是他配女儿学语文、学写作的心得和思考。

如何《对抗语文》

在关心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学者眼里,叶开这本书里的观点,很多都有些陈旧。语文教学改革说了太久,犄角旮旯里也提供给了太多方法,新奇者有之,怪诞者有之,陈腐者有之。说叶开这本书里的观点陈旧,也不过分,因为他不是语文教学专家,因为为女儿着急,他下手教女儿,只会选择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想尽方法引导女儿阅读并爱上阅读

这本书分了三辑,第一辑和第三辑是在分析语文的病灶并动手分析,两辑中牢骚和戾气不少,这也属正常,一个略懂些阅读和写作,关心语文教学的人,稍微了解一下语文教学的现状,难免戾气重重。

独有第二辑,是真金白银的内容,也是这本书里最可以跟那些焦虑、无奈的家长们分享的东西。

那些为语文焦虑的家长们,不是每个人都有叶开这样一身文史的本领,不能自己另开炉灶、亲自教育子女,是需要高人施以援手。如果去问学校的老师该如何学习语文,得到的答案大抵都是“多读”“多写”,可是多读读什么?该怎么读?多写如何写?需要怎么提高?老师们语焉不详者多,言辞凿凿者寥寥。

这本书的第二辑中,叶开把自己陪女儿一起读书、为女儿读书的过程一篇篇记录下来,相比于第一辑和第三辑,这一辑的内容,隐去了锋芒,显得温情和和缓。他把自己多年读书、写作的经验总结起来,得出一个最简单易行的结论: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认写文字和阅读经典。他说:“学会书写,懂得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经典作品的熟读和背诵,则是这种学习的主要、切实有效的手段。”

叶开主张的“对抗语文”的方法,就是通过阅读,“自我疗救”,在整个国家还没有意识到语文的糟糕现状,没有彻底变革之前,大部分想让孩子亲近语文,学会阅读、写作的家长,只能选择这条道路。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只用一个下午就翻完了这本《对抗语文》,却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把书里介绍的给孩子们的书单落实下来,带着自己的孩子一本本读完。我没有追问他的孩子读完那些书之后的变化,无需问,只需要等待。叶开在这本书里,开列出一个详细的分级阅读书单,它不同于学校、老师们开列的那些大部头的名著,充满了乐趣和想象力。有了这本书的安慰,有了书单里这些书的引领,我们无需担心一个孩子会在学校的语文教育里迷失,那些书一本本进入一个生命的成长中,自然会迸发出力量,蕴藉一个人全新的生命。

我们最终需要明确的事情是,最好的教育,仍然是让孩子自主地完成自我教育。其中的力量,大概都在他们读到的那些书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