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写作十讲读后感(时评写作十讲摘抄赏析)

公允而不中庸,执着而不自负,包容而不无原则,成熟而不圆滑,符合常理但不流于浅薄,智慧而非耍小聪明,幽默而不滑稽,深刻而不苛刻,感性而非情绪化,激情而非滥情,谨慎而不保守,冷静而不冷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著名的时评家曹林在他的《时评写作十讲》中把上面的内容概括为评论的分寸:情理、法理逻辑上恰到好处。而这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时评的评判标准。

时评写作十讲读后感()

看这本《时评写作十讲》的是因为喜欢曹林的评论风格,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的评论很有分寸感。

这一点在他的评论《“容忍生活所迫”与错位的法律人性化》中可窥一二:一个年轻人为了母亲的病而去行窃,而法律是否应该因为年轻人的孝心而对他从轻处罚。在这个事件中,从轻处罚于法不合,从严处罚又会让很多人感念年轻人的孝心而认为处罚过重。曹林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的呢?他认为违法的年轻人应该受到处罚—法理不可轻废;对年轻人的母亲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情理得到弘扬。

这就是曹林所说的分寸。

时评写作十讲读后感()

曹林

《时评写作十讲》,正如书名所提示的,曹林用十讲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时评是好的时评,怎么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时评人。

首先,怎么样的一篇文章才能够称之为一篇好的时评呢?

著名时评人李方认为时评有四重境界:一、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清楚;二、讲出别人想不到的道理;三、权威;四、有情怀。这四个境界很好的概括了我在文章开头提到了评论的分寸。而作者在书中也对这四个境界有一个很完整的阐释。

一、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清楚

把道理讲清楚就是说表达的要有效率。把要讲的内容用尽可能少的字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不能文章写完了,你还没有把要对读者说的东西说清楚。

二、讲出别人想不到的道理

在评论的角度这一讲里,作者认为一个时评的角度非常重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事情不可能只存在一个角度,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切入问题的角度也都是不一样的。角度有好有坏,重要的是你能找到那个最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角度,才能让你的时评在读者的心中产生化学反应。

三、权威

权威,即你的时评的附加值。也就是你的时评的深度。就像买汽车会上汽车之家网站了解车型车价一样,只有读者认定你,你的时评才会有价值,才会让读者生出你的文章比市面上其他文章好太多了的感慨。

四、有情怀

香港著名时评人梁文道在一次采访中说:“我觉得我并不是百分百肯定自己那么对,我的平和是在于,我常常觉得我可能是错的,我常常有这种自我怀疑。”自我怀疑,才能在写时评的时候更清晰的看清楚自己,对于事情的判断才能够更忠实于事实,在评论的时候才能够保持应有的理性。

时评写作十讲读后感()

梁文道

其次,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时评人呢?

一、多读书、多写作

评论写作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思想,不断形成新观念,不断习得新经验的开放过程。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产生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而写作可以培养评论的语感。写作就是训练文字表达能力,很多事情,自己想出来的和说出来的会有很大的不一样,而写出来的与说出来的又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多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语感和训练行文的逻辑结构,帮助你的时评素质的提高。

二、多看新闻

新闻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多看新闻,可以促进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让你明白自己处于怎么样一个大环境当中。看新闻同样可以培养你的评论的思维。看别人评论新闻,结合你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时间久了,就能培养自己对时事评论的思维,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许多学习时评的人,很多都是大学生或者自己买书看,结果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在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了问题:遇到一件事先想理论,然后生搬硬套,时评就显得不伦不类。

四、培养积累材料的习惯。

作者写时评很多年,但是他现在依然保持着积累材料的好习惯。要使文章言之有物,就要有自己的思想,而真实生动的素材就是你思想最好的支撑。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一次来促进对时事的观察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让有志于时评写作的你在时评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