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意思(《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含义解释)

老子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德像水一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心态和行为。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呢?来深度剖析一下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可以用水来形容。水具有滋润万物的不变本性,而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甘居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所以,水之善接近于“道”了。

居处适应于任何之地,心灵沉静有如深渊,施恩于物以仁而行,出言必然守信,以正谋求清平,做事情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所以永远也不会有什么过失。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呢?来深度剖析一下

 

众所周知,水是万物之源。老子说:“水善利万物。”给万物以利益,水之所以善利万物,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流动的、运动的、功成不居的,所以能成全万物。

水是稀的、软的、无色透明的,一句话,水性温柔。光线直来直往,水比光更体贴。一个人站在阳光下会形成阴影,一个人泡在水里则全身都充满温柔的呵护。水对人的日常生活是必需的。对人的精神生活更是必需的。老子主张“阴柔”,就是取象于水。水是阴柔的,这种阴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洪水也是阴柔的,但它同时也非常阳刚。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呢?来深度剖析一下

 

老子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类似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不争,无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

最上等的德行莫过于水的德行。老子指出了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赞美水有“处众人之所恶”的美德,意思是不择高低凹凸,一路流过,相当公平无私。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呢?来深度剖析一下

 

大地表面凹凸不平,凸处多风比较干净,凹处空气流通不畅,渐渐会聚集为草木腐朽的场所,时间一久就会弥漫让人窒息的味道。水从高处往下流,流经凸处,冲洗之;流经凹处,还是冲洗之。这样泥沙俱下一路过来冲走了一路的脏东西。水是流动的,它本身就是永远清洁。万物受其恩赐,也变得清洁。

水滋润万物但不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没有什么怨尤。

其中“心善渊”,意思是心灵像渊水一样深邃,善于自守。之所以自守,是因为已经经历了该经历的一切。老子说:“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也。”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呢?来深度剖析一下

 

有一个小故事,南隐是日本的一位著名的禅师。有一天,一位自大得出名的大学教授特意来向他“请教”禅学问题,名为请教,实为借机自吹。南隐禅师当然知道教授的来意,不过还是要以茶相待。

他把茶水注入这位教授的茶杯中,茶杯中的水很快就满了,他却没有停手,还是继续往里倒。那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从杯中溢出来,觉得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不要再倒了!水已经满出来了!”南隐禅师听了,不再注水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他对教授说。“里面已经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杯子里的水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呢?来深度剖析一下

 

上善若水,人的最好状态就是像水一样。像水那样流动,像水涓流成河、百川归海,像水的目标清晰,往既定的方向流去。我们做事情当如水,曲折而坚定地奔向前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