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图书简介(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观点分析)

经常看到有人调侃经济学家总是道貌岸然,张口一个凯恩斯,闭口一个哈耶克。

经济学家也并不怎么受欢迎,至少现在的风评就是如此,毕竟经济学讲究的是权衡与取舍,它不可能交出一份人人都满意的答卷。如果有人绘制一张美妙的蓝图,经济学家一定会泼一盆冷水并警告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是无论这门科学怎样的不精确、怎样因它的前提假设招致非议、怎样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受到质疑,正如凯恩斯曾经写到的:“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图书简介(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观点分析)

凯恩斯

经济学本身很有趣,不仅是因为那些经世济民的政策措施,还在于这门学科往上有哲学的思考,向下又有关于个人的研究。我倒是经常把经济学看做哲学和逻辑学的分支,所以有时候看到经济思想的争论便忍不住一探究竟,继而耳目一新,最后拍案叫绝。

而在经济学的争论中,凯恩斯与哈耶克的论战似乎是最令人熟悉的,不仅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思潮离我们最近,还在于凯恩斯与哈耶克的名字经常被人提及,正如开头提到的,经济学家似乎总离不开这两个人。

首先,这篇小短文不是什么晦涩的经济思想论文,我自己虽然修过几个经济学相关的课程,对经济学其实也还一知半解,这个文章的主要目的还是总结一下哈耶克与凯恩斯的争议所在,其中很多的具体内容不会涉及。所以大方之家可以一笑而过,非专业读者倒可看个热闹。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争论其实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国家干预。

首先谈谈凯恩斯。凯恩斯在经济学科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也正是从凯恩斯开始,经济学被分为微观和宏观,微观大多是他的老师马歇尔的学说,宏观则是凯恩斯自己的创造。被人熟知的是凯恩斯《通论》的出版与当时美国的大萧条直接相关,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于是解决失业问题就成了当时的首要任务。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图书简介(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观点分析)

马歇尔

然而遗憾的是,古典经济学却对这场危机提供不了什么解决办法,于是大萧条相当于直接宣布了“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的破产。这个时候凯恩斯对此作了思考,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与萨伊定律相反,凯恩斯认为是“需求决定供给”。因为1929到1933年的大萧条期间,当时的美国有大量的资源被闲置,因之失业问题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多余的生产能力,需求增加,供给一定会增加。

既然首要问题是减少失业,凯恩斯就从失业入手并在1936年出版了《通论》,全名《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从这本书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窥探出凯恩斯的想法,既然需求决定供给,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就应该扩大总需求,而需求大概又包括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而在大萧条的情况下,要解决就业就要靠投资,而投资又有成本,投资的成本就是利息,利息与投资成反比,所以要想增加投资就要降低利息,而降低利息就要使用货币政策注入货币。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图书简介(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观点分析)

大萧条

因此政府要能控制货币实施货币政策,然后货币还必须与黄金脱钩,因为在“金本位”的制度下黄金的储量限制货币的发行。所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上凯恩斯助推货币摆脱了金本位,而与美元挂了钩。

但是货币政策也有危险,这个危险就是经常被提及的凯恩斯流动性陷阱,这个概念我们不再赘述,因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所以仅有货币政策是不够的,政府还要施行财政政策由政府来投资,进而扩大总需求。凯恩斯还有很多思想与创造我们也不再赘述,但是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提出来看,凯恩斯的主张很明显,就是国家要干预经济。传统的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讲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凯恩斯则提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图书简介(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观点分析)

而哈耶克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相信如果政府在经济危机时干预经济,危机过后政府干预就会成为常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被破坏、自由被践踏。他的很多的观点与著作都偏向政治哲学,以至于凯恩斯还曾调侃他不应该去做经济学研究,甚至当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了。

但是哈耶克对凯恩斯的质疑并不是无理取闹,作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经济学上的建树与对经济问题的见解都是无可争议的。哈耶克对凯恩斯的质疑大概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政府干预经济看起来解决了短期的问题,但是长期的结果会怎样?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图书简介(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观点分析)

哈耶克

在哈耶克看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使用,包括政府控制货币、货币脱离金本位等等一定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经济结构的混乱,二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没有黄金储备做后盾的货币一定会导致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而发行过多的货币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就是弗里德曼所说的:“通货膨胀永远是一个货币问题”,施行货币政策的政府完全有动机这么做。

应该说凯恩斯主义的施行很好地解决了大萧条的问题,在历史上罗斯福新政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最著名案例,由此西方国家也在凯恩斯思想的影响下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直到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导致“滞涨”的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长期实行开始自食其果,而凯恩斯理论又无法自圆其说。

这个时候哈耶克的观点开始得到重视,新自由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甚至一些自由市场的狂热支持者也开始研究罗斯福新政对摆脱大萧条到底起了多少作用,因为历史并不能说明当政府“做了什么的时候”就一定比“什么都不做更好”。比如芝加哥学派著名的托马斯·索维尔在其著作《经济学思维方式》中就用一些例子试图说明政府的干预往往被证明是无效甚至适得其反的。如今的经济学教材也会在介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时说明市场信息与“时滞”对政府干预结果的巨大影响。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图书简介(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观点分析)

托马斯·索维尔

但是新自由主义也遇到了挫折,因为新自由主义政策在全球的推行并没有带来多少繁荣,在一些地区甚至更糟。

所以凯恩斯与哈耶克的论战也没有结果,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