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下一句(陶渊明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宋朝

有位名儒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仅用119个字

就描绘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使其成为君子精神的象征

引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共鸣

他生于人文渊薮的黄金时代

曾受到范仲淹的启导

也与王安石在月下推心置腹

思想的碰撞,燃亮了文坛

为宋朝理学思想做出“发端之功”

朱熹视他为“祖师爷”

黄庭坚盛赞他“胸怀洒落, 如光风霁月”

他便是濂溪先生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下一句(陶渊明莲出淤泥而不染)(1)

“莲”,是他一生的注解

在周敦颐眼里

菊花淡雅,开在篱边墙角

是孤傲清高的隐士

可有几人能像菊花一样甘当寂寞的隐者?

牡丹常于名园大圃中陡现芳姿

被视为宫廷花魁

但太过娇艳就媚俗了

只有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生于污泥浊水而洁身自好

长于黑暗而向往光明

不遁世隐逸,不贪恋富贵

是不为环境屈服而与之斗争的姿态

而这也是周敦颐向往的

中正清直的“君子”人格

不以人间名利为念

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周敦颐一生大多从事办案工作

官做得不大,但敢于说话,刚直不阿

他在赣州任职时

发现一名囚犯依法本不该判死刑

可顶头上司王逵却要定其死罪

当其他人阿谀奉承之时

周敦颐挺身而出,与王逵争辩

扔下笏板,打算辞官而去

“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一句话惊醒王逵

他重新查阅卷宗

最终依律修改了量刑

即使身处诡谲多变的官场

周敦颐始终保持着莲花般的君子气节

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周敦颐一生爱莲

晚年抱病辞官,归隐在庐山莲花峰下

将门前小溪唤做“濂溪”

“濂”,即清廉

遗世独立的莲花

俨然成了周敦颐人生的符号

成为他一生的诠释

每个时代都有“爱莲者”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

演绎《爱莲说》时

应该身着洁白的服饰

以象征莲花的圣洁气质

但传唱人郁可唯有独特的理解

在《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的舞台上

她以一袭黑装亮相

强烈的视觉反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郁可唯心中

淤泥,代表着不悦的经历

自己努力从痛苦、悲伤中“钻”了出来

如今回首,曾经的悲伤、挫折

已化为滋养自己不断前行的养分

干净透彻的歌声如莲花般绽放

歌曲的配乐也相得益彰

吉他、箱鼓、口风琴纯粹自然的不插电演奏

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的高远意境

让人好似回到千年前的盛夏

冲出淤泥的莲花

热切地朝着阳光向上生长

湖面碧波依然,荷叶下鱼儿巡游

一片生机勃勃

自成一道夏日限定的风景

莲,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种子在埋藏多年后仍有机会发芽

成为一棵鲜活的植株

开出绚烂的花朵

它从泥水中汲取营养

全身都是宝藏

郑伯琛写下“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

对荷叶默默奉献的精神备加赞扬

吴师道写“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借莲子勉励世人刻苦努力

从古至今

文人雅士将溢美之词

毫无保留地赋予了莲

在这个时代

“爱莲者”还有很多

廖昌永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要时刻保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

郁可唯希望,能像莲花一样坚守本心

为大家呈现出更多好的作品

千百年来

人们赏莲、爱莲、颂莲

是对清廉之美、高洁之美向往

如莲花般高贵的君子之风亘古弥新

香远益清,代代相传

一首首诗篇,一部部经典

滋养着我们心中的莲花

让我们在浮躁的尘世中

始终保有一份清醒的境界

来源: 央视综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